苍穹战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2章 未雨绸缪(下),定秦曲,苍穹战狼,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在八王之乱爆发的影响而言,曾经作为当时西晋高官之一的孙惠曾经有着这样的评价:“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这一个评价也影响了张嘉师对于一些事情的思考。那就是分封制度以及不倚重亲藩到底哪个害处更大。
从历史方面的发展而言,汉朝在七国之乱之后,也逐渐削弱了地方藩王的综合实力,在汉武帝时期更加是推行了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实力。
而从推恩令实施之后,汉王朝中央集权确实是得到了不少好处,尤其是以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毕竟推恩令的制定初衷,就是有着相应的规定:
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这换一句话来说,汉朝虽然是分封制度,但是分封在外的诸侯王,在汉武帝之后,基本已经算形同虚设,直到东汉时期才有部分起色。
而这样的结果,也算是一种解决分封制度祸患的好处,但是从以藩属护卫中央的思路而言,这种结果也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东汉朝廷在经历黄巾之乱之后,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而这些藩王的情况更加是不如一地的刺史州牧。
这些人在汉朝灭亡之前的一段时间,就已经逐渐被当地的大军阀所驱逐甚至是杀死,能够有所善终的人不多,更加不要说让他们在汉朝中枢衰弱的时候拱卫中央了。
这种形同虚设的分封制,张嘉师认为还不如继续实施单纯的郡县制要好得多。
但是么,像是晋朝,明朝初期为样本的那种分封制,张嘉师也不愿意过多的思考这种事情,因为这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国家而言,完全就是一种灾难。
先是有八王之乱,然后更加是有明朝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那就是不管朱棣的居心以及结果如何,朱元璋为靖难之役提供了一个合法依据:在明太祖成法当中,有一条为了保证朝廷的正常,如果出现奸臣乱政的情况,藩王可以带兵入京勤王,以“清君侧,靖国难”。
但是不管怎么样,明成祖朱棣以及一些支持他的藩王,比如说宁王朱权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着足够的实力反抗朝廷甚至是逆袭建文帝,这一种情况也算是一种藩王权柄太重的隐忧。
张嘉师不是没有想过将分封制度进行调整,然后实施,但是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这么一个想法,因为对于他而言,他暂时还没有实施这种调整的分封制的基础。
……
张嘉师不是大秦帝国正规的宗室,而算是一个凭借很多因素以及相应运气一跃成为大秦帝国摄政王的存在。
张嘉师不能够实施这种分封制度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没有这个实力做这种事情,而是他没有相应的人选来作为分封的对象。
作为大秦帝国摄政王,而他的嫡子更加是因为始皇帝嬴政的遗命成为了秦三世皇帝。
但是张嘉师跟嬴珣,不可能将自己的庶子以及自己的兄弟都分封出去。
要是张嘉师跟嬴玥汐以及赢玥涟还有其他的嫡出儿子,这个还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张嘉师努力了这么几年,嬴玥汐以及赢玥涟两位王后依旧是没有再次生下一男半女。
若不是因为张嘉师的妾室都纷纷生下了张嘉师的庶出子女,张嘉师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有点问题。
而就是因为这样,张嘉师要是打算将嬴珣的嫡亲弟弟分封出去,张嘉师麾下的文武自然是没有意见,就连赢姓赵氏的宗室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音,但是若是所张嘉师将张瑛以及张瑔等人分封出去,估计这些宗室会排队反对这个想法。
张嘉师虽然不怕这些人反对,但是他自己都能够想到这么一个事情真正要让他来做的话,他自己都觉得很难处理。
所以这也是最后张嘉师放弃了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
张嘉师是坚定支持郡县制度,但是他在很多方面而言,有些事情可不是他能够无视的。
他也是一个有私心的父亲,像是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个不错的基业,这种想法也不会有什么人指责他。毕竟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所以张嘉师更多的只是将这种想法隐藏在内心深处,而没有完全放弃。
………………………………………………分割线…………………………………………
张嘉师在知道了项羽的行踪所在之后,内心很是疑惑,因为他不太清楚项羽这个时候跑去泰山做什么。
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确定项羽在泰山,张嘉师自然就没有打算让项羽活着离开泰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