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刘村汉先生编纂的《柳州方言词典》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之一。李荣《分地方言词典总序》说:“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本文即利用此词典对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作专题研究。

先引录本词典的三条。

“五柳鱼。一种菜肴,加五种细条配料烹制的整条的鱼。五种配料是葱白、生姜、番茄、冬菰、酸藠。‘柳’字当为‘绺’,指细丝儿。”

“筷落:吃饭桌上筷子趺落时说的吉利话,谐音‘快乐’。柳州方言‘落’与‘乐’完全同音。”

“笑眉笑眼:1满面春风。2‘小眉小眼’的戏谑说法。”

由此三例可追究两个问题。用五种作料,特别是冬菰、番茄、酸蠤头使鱼味香美,增加了营养,是此菜肴名贵之处。但不明言,反把“绺”字遮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柳”,分明是用欲擒故纵,先用趣难使人刻意思索。筷子落下不雅相,谐音成为“快乐”的口彩吉利话,逢凶化吉,妙语天成。“小眉小眼”戏谑为“笑眉笑眼”,有讥笑之实而不显形迹。三词的理据实指都是用谐音的虚假字面既遮隐而又提示的。词典只对一词明确指出谐音,另二词却都未及,画龙不点目青。

这种词中用谐音形成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趣难特点。误人而又悟人。初看字面难解而或误解,山穷水尽疑无路。思索或经人点破,柳暗花明又一村。知词用词的同时,又是巧智的领略欣赏。体现了柳州人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词典对此是需要彰显的。

本词典指明或可暗示出谐音曲折的仅上述三词。是仅三词如此,还是数量很多而有规律性?自应是人们想知道,语言研究应明确论证的。事实上和各地方言一样,柳州方言也有一大批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由于编纂词典的学者不知这一造词方法而未作研究,方言词典对它们失之交臂。不能讲明实际理据也就不能指明谐音,或误以为是比喻说法,泯失了艺术性。

这类词数量大,本文先对词中所含动物名而隐实示虚的作辨析。把含同一动物的词语集中对比,一词一议。先标示词典页数,再引录词条及释义。多义词中与谐音无关的义项不涉及,释义文字引述或有节缩,故不标引号。

38.土狗:蝼蛄。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

方言以此称名的多有,如银川,武汉、贵阳、成都。《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收此词。但都避言“狗”字缘由。汉代已有。《方言》:“南楚谓之杜狗”。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虫》:“头如狗头,俗呼土狗”。实是误说,现代生物学无此介绍。《大戴礼.夏小正》:“螯则鸣。螯,天蝼也。”螯、蛄、狗,是源流之变。前二者实是从鸣声“咕咕”言,或作蝼蝈。“狗”是谐音而从被从土中挖出后勾曲形状趣说。《墨子.备城门》:“狗走,广七寸,长尺八寸,蚤长四寸,犬耳施之。”岑仲勉言:“似为钩曲之器,故有蚤(同‘爪’)长。”犬耳即勾形之耳。可见很早已有这种谐音作趣。不开襟的背心之类,勾头从领口伸出而穿,南京、扬州叫狗套头,有的地方叫狗钻洞。中药苍耳子有剌,万荣叫狗扎扎,于都叫狗咬侬子。从剌勾人为说。毛毛虫,南宁、香港、广州、萍乡叫狗毛虫,厦门叫狗仔虫,都从勾曲蠕动趣说。

220.狗拉羊肠:歇后语,“越扯越多”。

“勾拉扬长”的谐趣。

136.白狗肠:凌霄花。藤本,攀附他物。根粗壮,长而横走,灰白色,如狗肠。

不是以狗肠之粗为喻,小狗肠也不粗,其他动物肠也有粗的,肠非灰白色。“百勾长”的谐音,藤多次扭曲勾附而长。长,即就凌霄言。说如狗肠,是从曲折的词形作倒果为因,是语言学中所谓“流俗词源”或“民间词源”。正是不得理据正解时的附会趣说,如旧时对“狼狈”,“犹豫”,“不借”的误释。

220.狗(屎):形容词,高傲。

高傲为人所斥,不当有,“苟死”的谐音而表批判。死,指程度甚。屎、死,同音同调。但词中读“屎”的另音,义为差劲,没本事,而不切词义。当是后来发生了讹变。

220.狗爪豆:一种食用豆。缠绕草本。蝶形花冠,荚果长约三寸,被软毛。

可见称名与花、荚的形状无关,只从茎缠绕“勾抓”他物谐音成趣。与“白狗肠”可互证。

293.跟尾狗:用于责骂总跟着大人的小孩。

宠物的狗也或在前、左右。仍谐音“勾”,与“跟”复说。广州等地把这种小孩叫“黐脚鸡”,却是“羁”的谐音,与“黐”的粘连义复说。机抒相同,殊道同归。

220.狗婆蛇:铜石龙子。也叫四脚蛇。

即蜥蜴之类,如蛇而有四脚,不是正体的蛇。又不当以“婆”统称雌雄。“颇苟”的谐音而倒序:很不正。

220.狗鱼:大头无鳞,有黏液,尾鳍不分岔,捕食其他鱼类。

从无鳞到形状为苟而谐音。也可以从“勾”谐音指食其他鱼类。鱼类学中“狗鱼”专指黑龙江流域一种牙齿锐利,食别的鱼的鱼。

77.大头狗:喻指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不专心的人。

小头狗并非对什么事专心,非比喻。“苟偷”的谐音,与“苟且偷生”中相同。偷,用古义:苟且,怠惰。这说明此词历史久长。大,指苟偷的程度甚。

215.做狗崽:小儿生病的避讳说法。

生病即不正常。陕甘不少地方说“变狗”,都由“苟”谐音。

66.发狗头疯:1头脑发热,言行不正。2撒泼,大哭大闹。

“发苟.透疯”的理据,联合复说。透,指表现。谐音后变成“狗头”的修饰关系。

51.猪狗朋友:狐朋狗友,不正常的朋友。

“诸苟朋友”的谐音;所谓狐朋狗友也是“胡朋苟友”的谐音。

266.天狗吃日:日蚀。

266.天狗吃月:月蚀。

“天苟”谐音,天象不正常。趣说变成迷信,成为天狗吃日月,或有敲锣打鼓以惊走天狗的民俗。

89.阿猫阿狗:泛指无足轻重的人。

“狗”谐音相同,“猫”由“毛”谐音,指轻微。同义的“阿三阿四”便是平实说法。

359.熊=狗熊:黑熊。性孤僻,动作笨拙。

正是从孤僻、笨拙的“苟”为言。

214.走鸡:失机。语义来自熟语“炸熟的鸡也会走”,到嘴的东西吃不成。

“鸡”由“机”谐音,广州等粵语地区也有此词。炸后的鸡实不会走,它正是对“走鸡”词再作趣说。上述解释恰是说相反了。独立性的熟语是“煮熟的鸭子也给闹飞了”。《儿女英雄传》第40回:“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煮熟的鸭子给闹飞了。”因“鸭”与“机”不谐音,所以没有形成“走鸭”说法,可对比。

341.网油=花油=鸡冠油:猪肠外面的脂肪网膜,用来炼猪油。

网状、花格状同指,与鸡冠状大不相同。由“羁管”谐音趣说,羁络在肠管上。

4.吃无情鸡:喻指被解雇。旧时在12月26日“尾牙”宴席上,东家搛一块鸡肉给某伙计,表示明年不再雇用他,这块肉称为无情鸡。

鸡肉无所谓有情与否,是东家对伙计无情羁留,伙计感叹无情,用“鸡”谐音成巧说。

23.鸡婆:指娼妓。

由“妓”谐音,宋代已如此。《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黄庭坚《戏书少游壁》:“莫愁野雄疏家鸡,但愿主人印累累。”野堆即野鸡,指青楼的歌妓,家鸡指家中的歌妓。今“野鸡”指娼妓已成全国通语。

68.打鸡头(思):儿童游戏。小棍摘在地上,一端翅起,用另一小棍敲击使弹跳起来,在空中把它打出去,打得远的为胜。

“鸡”由“击”谐音。击木棍的一头。

鸡崽饼:一种老式饼干。面粉配半肥痩的猪肉、鸡蛋、南乳等做成斜方块烤成。当初由鸡形饼演化而来,故名。

但《东莞方言词典》、《广州方言词典》都不言当初为鸡形。鸡形,是为儿童设计,则必会有其他动物形,所释似为猜想。馅中最值钱的是肉,当由此得名。肉即肌,谐音“鸡”。广州话“多耳鸡”指耳旁生赘肉的人,由“耳多肌”成趣。寒鸡,指疟疾。糯米鸡,指糯米粉包肉的食品。都以“鸡”言“肌”即肉。

鸡桐树:一种速生树种,学名叫黄桐。

由“急”谐音,指速生。

136.白脸鸡:指不长胡须的人。

357.红脸鸡:喻指爱发怒的人。

鸡脸红,但不发怒也如此,非比喻,“急”的谐音。脸红是心情急的表现。“白脸鸡”中另谐音“极”,脸白极了,一点也无胡须。

48.五更鸡:以女性身份出现的两性畸形人。

别的方言中此词指夜间可应急而用的简易小炉,谐音“急”。柳州话此词当由“乌根基”谐音。根与基复说,指生殖器;乌即黑,指不清楚是男还是女。也可以是“乌根.畸”复说谐音。

24.鸡公车:独轮车,木轮,行走时发出类似鸡鸣的声音。

与鸡公鸣声毕竟很不同。“吼滚”的谐音,轮子滚动时发出吼吼的剌耳响声。

23.鸡眼:脚掌或趾上角质增生而成的小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书中《释“趼”》说:“脚掌或脚趾上因摩檫而角质层增生形成的皮肤病变,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jian而变为ji-yan。《汉书.叙传》颜师古注以为‘茧’之名因‘足下伤起形如蚕’而得,《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都是就后来的用字而解释,立足于现代,也未尝不可。但若推究起它们最早命名的来源和追寻其音义发展线索,那两个解释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群众的思想是活跃的,从最初的“趼”分化为ji-yan的衍音,也包含着“挤研”的起病原因解说,由“挤研”又谐音而双关成“鸡眼”。

125.铁公鸡:吝音鬼。

由“贴供给”谐音。不仅不供给别人,还想别人贴钱供给他。歇后的说法,铁公鸡一毛不拔。但铁、铜、石、木的母鸡或其他动物都一毛不拔,所以非比喻。其他动物不能谐音“供给”,所以不以为说。山西忻州庙会上免费供应开水的白铜大水壶,趣叫白公鸡,取“白供给”寓指。扬州话把铁路、公路、飞机三种交通合称“铁公鸡”,趣情巧智可参比。

170.灶鸡子:灶蟋蟀。

从鸣声吼吼又集于灶间双重谐音。有的方言另叫灶马,又谐音“码”的堆积而多义。暗中又谐音“灶积(粮油)”的祝愿,因为在汉代之前此虫是作为灶神的,详见《说神道鬼话民俗?灶鸡、蟑螂是怎样成为灶神的》。

马打滚:糯米粉包馅儿煮熟,外面裹绿豆粉或黄豆粉,类似北京的“驴打滚儿”。

“马”由“麻”谐音,指豆粉颗粒状手感。北京叫驴打滚,由绿豆粉的绿谐音。有的地方是裹芝麻,“麻”的谐音更为直接。

马(哈):梨园隐语,提示台上演员“打住”,结束白或唱。

“抹”的谐音,去掉、裁剪义。北京方言“马前”、“马后”各指截去前或增加后部唱白表演。“马后”中另谐音“码”。

64.马甲=领褂:坎肩。

“抹、架”的谐音而联合结构。抹去袖子而架承在肩上。“坎肩”也是从肩部砍去的谐音所指。“马甲”则指古代战马所披的护甲。

64.马鬃蛇:一种四脚蛇,浅棕或带灰色。自头后至尾基的正脊上有鬣鳞。

由“麻色”意谐音。乌鲁木齐、西宁叫麻蛇子,济南、哈尔滨叫马蛇子。《辞海》:“鬣蜥:背面由颈到尾正中线上有棘状鳞,排列成鬣状,……分布于南美洲、中美洲和西印度洋群岛。”即我国没有。柳州此词当指一般的蜥蜴。由“棕”色谐音为“马鬃”的套合机关。

45.苦麻菜=苦马莱:苣費菜。

苦、麻,复说,“麻”谐音成“马”。

61.蚂賜:青蛙。“蚂”的本字当作“蟆”。

即“蚂”是“蟆”的谐音。

64.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衫外面的短褂。

码在长褂上,接连穿的,是理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所穿。但问题是骑马为什么专要穿它呢?

64.马钉:蚂蟥钉。

以此钉把两件木料码连在一起言,趣说成“蚂”,又虚义粘连成已有的“蚂蟥”虫名。

64.马上:立刻。

“码上”即接连上就做,不间断即立刻。

64.马门:舞台上前后台之间的门。

码连前后场,供演员上下场之用的门。

63.马蹄=蒲慈=荸荠。

《汉语大词典》:“荸荠”条:“古称凫芘。又称乌芋。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也不及叫“马蹄”的原因。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详有论证,此作简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空武祖

山上一棵树

阴间那些事儿

奔放的程序员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红音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白素素

混世狂兵

零零猫

剑道之皇

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