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王昭君变文》再校议,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58-2单于虽是蕃人,不那夫妻义重,频频借问。

校注:不那:无奈,怎奈。

按,“无奈”之释虽不误,但此词义有多项,注者与“怎奈”同注,即无可奈何、不得已之义,便大误了。有损单于形象,对夫妻义重打了折扣。此处用“无奈”的“无限”义,夫妻义重无限。《汉语大词典》释有此义,此再补例以证。隋炀帝《嘲罗罗》:“个侬无赖是横波”,言秋波无限净莹。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唐徐凝《扬州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占天下月光三分之二的扬州月,是无限明亮的。马致远《赏花时.掬水月在手》:“喜无那,非是咱风魔,伸手指盆内蘸清波。”《聊斋.霍女》:“女不去,应对间,娇婉无那。”《汉语大词典》“不那”条未及无限义,变文此例正可以补词义。关于“无限”义,拙文《“无赖”词义辨误及梳理》(见《湖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有详证,请参看。

158-5妾貌如红线,每怜岁寒期。

《校注》言,“红线”句原在后面第11句“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之后,是漏抄而补写,因而直接前移此处。红线为妇女喜爱之物,此处“借喻日渐瘦损之容貌”。

按,此两校注实不确。《敦煌变文集》原本作“妾臾(貌)如红线”,《校注》用“貌”字之校,却未交代原字。今议,那个俗体字确有可校为“貌”字的实例,但“妾貌如红线”文不成意,瘦损的女容怎会用美丽的红线作比喻?所以校注者举不出实例。敦煌文卷中的“愿”字也有写成此俗体的。如《敦煌歌辞总编》第674页言,第215首《献忠心》“愿公千秋住”句的“愿”字繁体,左旁作“页”。第377页叙第60首中、474页叙第104首中,第458页叙第97首中,第461页叙第98首中,第470页叙第103首中,第560页叙第154首中,“愿”字的左旁都与上面所示的大同小异,中部也有作“曰”的,这里不一一摹示。因此,那个俗体字宜校成“原”字,即“愿”字的代写。而句中“红线”应是“鸿雁”之误,用北雁南飞思乡典故,即《李陵变文》“今朝死作胡天雁,万里飞来向霸头”意。本变文前已言:“一朝愿妾为红(鸿)鹤,万里高飞入紫烟。”昭君临死之前再申此愿,恰是行文之必然。“炼药须歧伯,看方要巽离。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妾愿如鸿雁,口口口口口。孤莺视影犹口口,龙剑非人尚忆雌。”可见文意一贯,“妾愿”句并非把前文补抄在此,倒是下脱一句。前面“每怜岁寒期”也脱失上句。

158-12度岭看玄(悬)瓮,临行看覆盆。

校注:瓮,原录作“兊”,而校作“瓮”。按:此即“瓮”之俗字。

按,不能举“瓮”有此俗体之证,当是想当然。句中应校为“玄谷”,即深谷之义,此句言俯视,下句言仰观。应場《愍骥赋》:“赴玄谷之渐涂兮,险高岗之峻岭。”文句相似。瓮之类难以悬起,一般无悬挂的必要,悬瓮也无从比喻陵谷地形。

画眉无旧泽,泪眼有新痕。

校注:“旧”原录作“若”,“若”是“旧”字形误。

按:“若”更可能由“昔”字成误。

首领尽如**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按,《校注》无校,也未释句意。而项楚书言:“此句言当时场面纷扰浩大,犹如进行会战。”葬礼浩大,但无须言“纷扰”,更不应以会战作比喻。句有误字,当校为“异日皆曾斗战场”;今日哀祭昭君的突厥众首领,却是以前同汉朝兵戎相斗的。句言昭君和亲,从而化干戈为友好的功绩。这是重要的一句,失校影响甚大。“口”为“日”之误,“言”为“曾”之误。

159-6千里之内,以伐樵薪;周匝一川,不案口马。

校注:蒋冀骋云:“以,当作‘止’,二字草书形近而误。”按以”或通“已”,义同“止”。阙文当是“羊”。

按,“止”误为“以”,不见实例。“已”之“止”义,除“已耳”固定式外,不用于句首,而习见于“不已”的格式。两释仍未安。字当为“不”,形误为“亦”而又音误为“以”。两“不”字并言为常式。《譬喻经变文》:“在生爱他总恰好,业排眷属不分张。”(1077.9)业报排定眷属也要死亡分张。“不”为“亦”之误,失校。《维摩诘经讲经文(四)》:“末上先呼弥勒,令入毗耶,成佛虽在龙华,为使不任诣彼。谁知弥勒也有瑕疵……”(861-20)“不任”是“亦任”之误,失校。同文:“却恐为使不了,辱着世尊。弟子尚且如此,师主想应不煞。”(863.10)“不煞”不成义,“亦然”之误而失校。学生尚且惭愧,老师也应如此。敦煌文书以至其他古籍,“不”“亦”“以”致误而失校的很多,不再示例。“不案羊马”之校仍不通,当作“不鞍戎马”,指不在此乘骑和军事演习。“鞍”字也有作“寒”的一形,误为“案”。

14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说“青冢”之名是军人所称,于史无据,也并无别的什么意义,当由“君人”或“国人”成误。

7惟天降之精,地降之灵。

后“降”字当通“隆”,兴起、聚会义。《庄子.天运》“孰隆施是”,俞樾《诸子平议》言“隆通降”。《墨子.尚贤中》:“稷隆播种,农植嘉谷。”毕玩较本改“隆”为“降”,王念孙《读书杂志》:“古者降与隆通,不烦改字。”《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韩诗外传》卷一,字作“降”。

160-9柞永长传万古,图书具载著佳声。

校注:原录作“图书且载著佳声”。按,“且”当作“具”。

按,“且”为又义,不碍句意。但从句式言,宜视为因“书”字下部而衍。上下各是六字句。

160-9丽姿两不专矜,夸誉皆言为美。

校注:“专矜”犹云独擅,盖下句云“皆言为美”,故此句云“两不专矜”,以言昭君丽质可与姐己比美也。

按,专矜与否只系于丽姿一项,下句另言众人夸誉不专矜的美德。“两”字无所承,应是“而”字之误。

(原载《敦煌学辑刊》2000年第1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空武祖

山上一棵树

阴间那些事儿

奔放的程序员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红音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白素素

混世狂兵

零零猫

剑道之皇

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