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从春宫画到压箱底,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春宫画始源及流变
宋代以前对男女房事,无论书中叙写或口头述说,较少避忌,有很多房中术著作和一些性文学作品,也有房中术题材的图画。这种图画的明确记载始于汉代。
《汉书.景十三王传.广川王》:
“子海阳嗣,十五年,坐画屋为男女裸交接,置酒请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又海阳女弟为人妻,而使与幸臣奸;又与从弟调等谋杀一家三人,已杀。”引文中“坐”是犯罪之义。但主罪应是后二事,屋中此画是附及的。这是汉宣帝时的事。
《汉书.叙传》记汉成帝事:
“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上以伯新起,数目礼之,因顾指画而问伯:“纣为无道,至于是乎?”伯对曰:“《书》云‘乃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所谓众恶归之,为如是之甚者也。”上曰:“苟不若此,此图何戒?”伯曰:“……《诗》《书》**之戒,其原皆在于酒。”文中“踞妲己”,字面上指坐在妲己身上,是对实指**作讳饰。皇帝故意作问,引出所谓以酒为戒的正面解释,巧妙的遮了丑。
南朝齐废帝在“步步生莲花”的潘妃房中也有这种画。隋炀帝的“迷楼”中有男女**图几十幅。又制造了几十面锃亮的铜屏风,布在迷楼中,白昼御女,映像其中。
北齐时皇宫墙上嵌镜,叫“镜殿”。唐高宗也有此殿,后来武则天与他的男妃在此白天行乐。明代杨铁崖有诗:“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锦波。”其中“六郎”是张宗昌,“明空”要上下合成一个“瞾”字,是武则天新造的“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上面是皇宫的情况,民间也是如此。后汉张衡《七辩》:“假明兰灯,指图观例。蝉绵宜愧,夭绍纡折,此女色之丽也。”
又,张衡《同声诗》:“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南朝徐陵《答周处士书》:“差有弄玉之倶仙,非无孟光之同隐。……优游俯仰,极**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
其中的“图”便是房中术图。**,天老,是房中术书所言上古善此道的人。这种图的作用是启蒙性意识,激发**,指点技巧。
在汉墓中出土了不少的**图。如图一、图二见于四川成都汉墓画像砖。图三见于四川宜宾回龙箱子石。这种图在后世墓葬中仍有,如宋代岩穴墓第一区第15号墓墓口崖刻。墓葬中这种画的作用,或许是表示死者生前和死后都有**的享乐。因为在生殖崇拜的观念下,认为没有性行为的人生是不健全的,古代的冥婚民俗由此而来,甚至不到婚龄的童殇也要冥?
婚,就是这个道理。
唐代时这种画便比较公开,并且有了“秘戏图”之名。宋末周密《云烟过眼录》言,名画家赵孟頫收藏有唐代周昉所画《《**秘戏图》。此图早已不传。近代考古专家邓之诚《《骨董琐记》(1923年)卷六言,曾见到晚明画家张丑《《清河书画舫》的注文抄本,有张丑的如下说明:
“乃周昉景玄所画,鸥波亭主(笔者按,即赵孟頫)所藏。或云天后,或云太真妃(按,即画中女主人是武则天或杨贵妃),疑不能明也。传闻昉画画妇女多为丰肌秀骨,不作纤纤婷婷之形。今图中所貌,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唇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颊,位置均适,且肌理腻洁,筑脂刻玉,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抑何态秣意远也。及考妆束服饰,男子则远游冠、丝革靴,面具帝王之相;女妇则望仙髻、凌波袜,而备后妃之容;侍姬则翠翘束带,压腰方履,而有宫禁气象。种种点缀,沉著古雅,非唐世莫有矣。……按前世之图秘戏也,例写男女二人相偎倚作私亵之状止矣。然有不露**者。如景玄创立新图,以一男御一女,两小鬟扶持之,一侍姬当前,力抵御女之坐具,而又一侍姬尾其后,手推男背以就之。五女一男嬲戏不休,是诚古来图画所未有者耶。”
到了宋代时,这种画就叫《春宫秘戏图》,简说成“春宫画”。“宫”字上承汉代皇宫有此,也可指一般的房舍,指房中春情之戏,以区别汉画像砖上的“野合”。
铜镜是借以美容的,又象征情人、夫妻团圆,唐代的铜镜上便有男女秘戏图案。明代有的铜镜,一面为交欢图,一面是铭题:“男女情动,交颈相偎。娇咏低语,女情大悦。玉户开张,琼液浸润。茎物坚硬,久剌不止。女兴男欲,美快之极。”
宋代有人还把这一内容用作纹身图。《三朝北盟会编》:“韩之纯,轻薄不顾士行之人也。平曰以浪子自名,喜嬉游娼家,好为淫媒之语。又剌淫戏于身肤,酒酣则示人,人为羞之,而不自羞也。”
明清时春宫画大盛。以画美女著名的唐寅、仇英画了许多这种画,起了极大的推助作用。不仅有单幅画,还有成套的画册,如《《胜蓬莱》、《风流绝畅》、《花营锦阵》、《风月机关》、《鸳鸯秘谱》、《青楼掇景》、《繁华丽锦》、《江南销夏》等。
这些画工笔精绘,有的是色彩套板印刷,甚至有五色套印的。有的画册还配有诗词,也比较优美。如一幅题名《云散雨收》的画,所配的词《春睡起》:“云收巫峡中,雨过香闺里。无限娇痴若个知,浑宜初浴温泉渚。漫结绣裙儿,似嗔人唤起。轻盈卷体不胜衣,杏子单衫懒自提。春山低翠悄窥郎,朦胧犹自忆佳期。”
这类春宫画由于特殊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很快就流传到日本,给日本的“浮世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春宫画册在我国已绝少留存,而在日本却较多。
明清时天津西南的杨柳青镇是木版年画印制名地,也把春宫画作为特种年画销售,嫁女之家多购买对未来的新娘作性启蒙,俗称“女儿画”、“嫁妆画”。
春宫画也有绘烧在瓷器上的,宋墓中就曾出土这样的瓷罐。清代增多,如图七、八。清阮葵生《茶馀客话》:“……皆宋人**秘戏图蓝本也。明隆庆御窑瓷器,亦多绘此式。当时唐寅,仇英画手特工。”御窑中烧制,是因为皇宫中需用此物,它们自然也会流传到民间。清代有在砚台、镇纸、药盒、酒壶上成像的,多是妓院或某些文人使用。明沈德符《敝帚斋馀谈》叙皇宫春宫画、欢喜佛之后言:“今外间市井等人亦间有之,制作精巧,……但比内庭殊小耳。京师敕建诗者,多旧制,有绒织者,新旧倶有之。闽人以象牙雕成,红润如生,几遍天下,总不如画之奇淫变幻也。工此技者,前有唐伯虎,后有仇实甫。今伪作纷纷,然雅俗甚易辨。”也有铸成铜钱的。一面是图案,一面是“风花雪月”的字样,如图十。这种钱不作货币用,另叫“春钱”。
春宫画有作为瓷器的盒形,外面绘花草蝴蝶。把盖子揭开,赫然在目的是或绘、或立体的,也有绣在荷包上的。《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傻大姐)入园内玩耍。正往山石背后掏促织去,忽见一个五彩绣香囊,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痂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儿,心下打量:‘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就是两个人打架呢?’左右猜解不来。”
这个香囊就是装香料的荷包。所谓“春意儿”即表示男女**的春画。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向王熙凤追查此荷包,以为是他们夫妇的:“你想,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女孩子们是从哪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的,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玩意儿;年轻的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
也有画在折扇上而又可以遮隐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介绍说:
“这种扇子初看是普通式样的折扇,正面画山水、花草,背面题诗。但每一股上都贴有一个双格的纸条,如果按习惯的方式从左向右打开,纸条便掩着。但如果从右向左打开,每张纸条的反面就可以看见,所有的格子便拼出一幅春宫画。特别是乾隆年间的这种纸扇做得很好,它是根据晚明的套色春宫版画式样绘成的。”
也就是说,先按扇面大小画成全图,又按每两股的间距裁开,各连续粘在两股左面的一格上。扇子向右打开时,每个画条从里面对折,便遮隐了所画;向左打开时,画条展开,拼合成全画。如此设计,堪称巧妙。
一般说来,春宫画与**本身一样,只要注意避忌性,无所谓低级下流。它也不是中国独有的,为许多国家共有。古罗马贵族豪华的住宅的壁画上有这种内容,残留在庞贝古城废墟中,为学者广知。古代印度、阿拉伯、波斯、日本等都有自己民族形式的此种图画,在人类文化史上有共同性。
二、春宫画进入神秘文化
总结上述的情况,汉代时春宫画首先在皇宫中出现,后来流传到民间,它是房中术的一种流变,是艺术形象化的房中术,作用是促助**。从汉代到清代,主要在皇宫、妓院、文人中流传。后来也特殊地用为新婚夫妇的性启蒙和鼓励。这都是合情合理而正常的民俗性文化。观赏这种画虽然有避忌和保密,但画的内容与功用是一致的,并无神秘性。但后来就衍生出避邪、镇火等神秘用法。?
明代徐谓《路史》:“有士人藏书甚多,每柜必置春画一册。人问之,曰:“聚书多惹火,此物能厌火灾也。世传藏书家皆然,此恐假言以掩丑耳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