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锦衣状元,天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浩见到孙交后表现得很客气把人从正堂请到书房宾主落座后率先表达歉意其实心底早就骂开了:孙老头你可真不识相哪儿有你这般强人所难的?找不到人居然直接跑到别人家堵门?「……敬道你别怪老夫冒昧这是一份跟你同科的进士撰写名为《大礼辨》看看人家的思想和修为再看看你的就不能学着点?」

孙交说完拿出一份誊录的手稿丢给朱浩。

朱浩接过一看乃跟他同为正德十六年进士初为南京礼部主事如今为南京吏部主事的侯廷训所写的《大礼辨》。

同是在南京所起议论侯廷训这份稿件跟张璁完全对着来侯廷训的言论属于老生常谈的「继统继嗣」论调言辞激烈但陈列的例证却一点新意都没有但因侯廷训曾在南京与张璁、桂萼等人当面争执过以至于侯廷训在南京士子中地位也挺高被认为是站在抗争张璁妄念邪说第一线的文官集团急先锋。

朱浩大致看完交还给孙交微笑道:「孙老不觉得这就是两个小孩子掐架不分立场对错纯粹就是互相挑刺互相攻击?」

孙交眉头深锁:「你就只看出这个……」

由不得孙交不生气。

我好心好意拿了一份誉录的当世名士手稿给你看你琢磨半天就认为是小孩子打架的玩意儿?

朱浩道:「怎么不像吗?一个张秉用年老中进士靠迎合陛下上位另一个看不顺眼但因为错过上船的最好时机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站在自以为的道德制高点上抨击另一派为歪理邪说可问题是……有关继嗣还是不继嗣的问题在当今陛下坐稳皇位的前提下还有争论的必要吗?」

「为何不争论?这皇位到底传在哪一家?小宗和大宗的区别你不会到现在都不明白吧?」孙交也生气了直接出言教训「敬道你可别忘了陛下的皇位因何而来做人切不可忘本啊!」

朱浩正色道:「可是就算是大宗不也因为皇嗣断续而绝脉?皇位往旁支传继统者既不为储君养在深宫又不为义子侍奉榻前临时一道诏书传到封地就此登上大宝……一个名分问题真要比大明朝堂稳定更加重要?」

孙交听朱浩侃侃而谈初时很生气后面就无奈了。

他也不琢磨朱浩的话是否有道理一个古板的老头从来不会考虑年轻人的言论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就是不堪大用缺少历练……但有一点孙交不得不承认朱浩主要还是在迎合皇帝的想法。

不是说把朱浩说服皇帝就能收回成命的所以他在这儿跟朱浩吹胡子瞪眼本质上没屁点作用。

孙交感慨道:「敬道啊老夫理解你有时不得不为之但你就没想过想让这朝堂稳定非要有人退的话不能是君王退一步吗?」

朱浩好像听了个天大的笑话般略带嘲讽地笑一声:「孙老是在言笑吗?让君王先退?我倒是想让陛下有君子之风可就算陛下自己他想退能退得了?」

「陛下背后可是有生母太后给予的巨大压力陛下要当孝子难道只当一半?妥协就意味着只能给别人当儿子把自家祖宗香火断掉你让陛下吃这种闷亏这是大臣应该有的想法?」

本来孙交跟朱浩讲侯廷训意见的时候还挺执着觉得如此一份引起朝野热议

的东西或许能让皇帝和朱浩知难而退。

但等朱浩分析立场问题后孙交顿时感觉到让一个固执的皇帝放弃当孝子……好像是挺难。

毕竟朱四登基时就表现出了「孝」接到传位诏书不着急从安陆出发先去祭老爹延迟几日出发还对母亲百般依恋到了京城皇位还没坐上就争取从大明门入宫而后就是力排众议接老娘到京城……

种种迹象表明皇帝是真的轴不是突然发病。

这个病一直都有。

孙交板着脸道:「敬道老夫想问你一个问题……陛下登基前你跟他说过什么?」

「呵呵。」

朱浩笑了笑「孙老你又要开另外一个玩笑吗?我跟陛下说的事可多了不知道你提的哪一句就算我脑子好跟你细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孙交道:「老夫只问你陛下接到先皇传位的遗诏前你是否给陛下警示过?他入京前的一系列举动还有入京后对于孝义礼法的偏执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可是你一直在背后推波助澜?」

孙老头到底有些头脑这点连朱浩都不得不佩服。

或许孙交知道他一直在朱四身边充当着幕僚角色进而推测由始至终都是朱浩在幕后主导。

朱浩摇摇头:「孙老你高看我了陛下入京前我可一直在京城等候殿试从京城到安陆山长水远如何提前做警示和安排?」

「陛下少年丧父对家庭的看重孙老在安陆时便应该有所耳闻才是。至于说推波助澜……陛下一心追求孝道做臣子的只能鼎力相助如此方符合为臣之道何错之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厨娘很忙

露娜luna

高手纵横

青冥揽月

灵魂当铺

夫岑

末世大恶人

G330室长

横行霸道

踏雪真人

星际之鬼眼萌妻

空中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