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7谋夺河西,大宋私生子,何昊远,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宋私生子 !
朝堂上东流、北流的争论还没有最终得出结果,但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争,咱们先干咱们的。
今年首批被裁撤下来的五万厢军已经征调,由都水监统一指挥。沈清直罢司天监少监,提举都水监。
有宋一代,常年组织大批民夫从事河防物料的筹集,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余万,谓之chūn料。朝廷遣使会同地方治河官吏,乘农隙率丁夫水工,收采备用。
如今,朝廷一道诏令下去,这些物资正源源不断的向汴口一带起运。
你们不是要争东流或北流吗?那现就先让黄河自己先选择着,它爱北也好,向东也好,都有河道在,随它。咱们先把汴口到濮阳这一段先加固再说,这一段没有争议。
拱垂殿里,一场由政事堂执宰和各地征调进京的水利专家,一同参与的施工会议正式招开。
会议上,治河的指导理念很快确定下来,那@ 就是沈清直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根据这个理念,除了全面加高加固河堤之外,河道宽、水流平缓的地方,就要筑堤缩减河道宽度,使水流变得湍急,以减少泥沙淤积。
另外还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比如颁布法令,禁止黄河中上游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等等。
具体筑堤办法也较以前所有不同。这次不再是单纯的筑一道堤坝,而是分主堤,副堤,遥堤,格堤四种。
主堤近河,用以约束水流,意在束水攻沙;
主堤以内又筑副堤。作为前卫,以免水流直接冲击主堤,起保护主堤的作用。
主堤之外。另筑遥堤,作为第二道防线;
遥堤和主堤之间又筑格堤,即横堤。万一主堤发生事故,横流遇格堤而止,防止水流顺遥堤而下,另成河道。
还在沿河底洼的地方,建造减水石坝,相当于后世的溢洪堰。使洪水涨到一定的高度时,通过减水坝适当的宣泄到分洪区以杀水势,同时制定了缜密的防堤制度和修守方法。
这套方案是一大群“治河专家”根据沈清直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总方针制定出来的,很快就得到了执宰们的通过。
治河大幕也就此正式拉开。
沈清直带着各地招募来的水利专家。以及都水监大部分吏员立即奔赴汴口以上二十里处的孤柏山,黄河下游河段的治理将从这里开始,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当然,孤柏岭到濮阳之间的河堤由于关系到东京安危,历年来都极为重视。主堤大部分是不需要再施工的;
只是河面宽,水流缓慢的地方加筑束堤,把河面束小,另外就是加筑副堤、遥堤、格堤。
与沈清直同行的,还有谢东升率领的二千禁军,这两千人马是用来应付突发事件的。
五万人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来说太少了。不过,这是由于杨逸与章惇他们另有考虑,一次征招数十万民夫的话,朝廷应付吃力,恐怕会动摇国本。
这不,枢密院里,刘太后、章惇、杨逸、蔡京、林希、李清臣、苏颂、许将等人正在商议此事。
蔡京管钱袋子,他的账是一分钱一分钱的算,只听他说道:“五万裁撤下来的厢军,平均每人每天工钱一百二文,加是口粮衣被等折耗,第人每天约为一百五十文,五万人一天耗费七千五百贯;
算上楗橛,料石,茭索这些修堤物资,每天费用不下两万费,一年就是七百万贯,动用五万人国库还可以支撑,再多恐怕就要影响朝廷正常收支了。”
一年七百万贯其实对大宋来说不算什么,相对于岁入一亿三千万贯的数字来说,七百万贯只占岁入的半成。
但是,现在还不是掏光国库来治河的时候,而且即便是雇工,不是强令百姓服劳役,雇用来筑堤的百姓多了,对国内生产也会造成巨大影响。
但若是只动用五万人治河,进度又太慢,不知要什么猴年马月才能真正把黄河治理好。
那么,在不影响大宋国内生产的情况下,从什么地方找些廉价的劳力,这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今天枢密里主要讨论的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