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喜事,明朝大丈夫,燕西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造纸厂还得建一个印刷厂,不能只知道用纸给老百姓铺炕,教育同时要抓起来,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就得印刷大量的书籍。
光有书不行,还得有笔,再来一个毛笔厂,有笔还得有墨,那就再建一个墨厂和一个砚台厂。
有点跑题,还是继续研究鼠疫的问题。
要预防鼠疫,就得想办法消毒,消毒的东西可以用熟石灰,还可以用熟石灰加工漂白粉。那就建一座熟石灰加工厂,顺便还可以建一座水泥厂,以后需要建筑的东西太多,不用水泥用木头的话,后世不骂自己败家才怪呢。虽然没有现代的设备,不要紧,大不了就用人干。
石灰厂和水泥厂对人有危害,还得先建一个口罩厂,手套厂,劳动工人最辛苦,劳保用品要供上。
不就是建厂子么?老子几百万两银子的身家,怕啥!一个县建一个厂子,权当给本地的老百姓安排工作了。
反正老百姓挣了钱也得往外花,最后还得花在自己的景记一条龙商业上面。
而且自己现在拥有数万军队,还需要大量的副食品,可以动员老百姓养猪,养鸡,养羊。
还有这一片水系这么发达,杨柳风不正鼓捣建水库么,那么多水可都是资源,不养鱼闲着长毛么?
从袁可立手中接过笔来,李景沾了沾墨汁,然后便开始记录自己刚才的想法。
看到李景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厂子的名称和具体用处,袁可立看的是目瞪口呆,这孩子看来是要大干啊!建这么多厂子,这是准备下血本啊!
……
京城,乾清宫。
朱由检一边翻看着徐光启送上来的奏折,一边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徐光启告病是怎么回事儿?”
王承恩低声回道:“启禀陛下,听说是修历书时劳累过度病倒了,太医院的太医看了以后说,徐光启年已古稀,确实不能再操劳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就准了吧。只是可惜了这个人才!”
说完,提笔在奏折后面批了个准字,然后将奏折递给王承恩。
王承恩急忙从朱由检手中接过奏折。
王承恩正准备把批阅过的奏折送往内阁,朱由检忽道:“接替的人选拟定了么?”
听到这句话,王承恩差点没摔个跟头。
这句话透露出的含义王承恩很清楚,那就是你们做的事情我都知道,想骗我?没门儿!
王承恩急忙转回身来,砰砰砰就是一顿磕头。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起来吧,不管怎样,还是要选个能做事的人。”
王承恩口中谢恩,又偷偷抹了把汗,想了想说道:“陛下,前儿个有人孝敬奴才三万两银子,一会儿奴才就把这些银子送到宫里。”
朱由检叹了口气,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居然要靠这种下作的手段弄钱,丢人啊!
挥了挥手,王承恩忙磕了个头,捧着奏章离去。
待王承恩离去,朱由检怔怔出了会儿神,然后拿起奏折继续批阅。
只不过奏折上报的几乎全是坏消息,不是这里出现百姓造反,就是那里要钱要粮,朱由检看的是头大如斗。
就在朱由检满脑子迷糊之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便听王承恩大呼道:“陛下,大喜事,大喜事。”
朱由检一愣神,有喜事?什么喜事?接着便见王承恩和内阁首辅周延儒以及兵部尚书熊明遇匆匆跑了进来。
只见三人一脸喜色,见了朱由检也不磕头,尤其熊明遇手中举着奏折,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大喜,山西巡抚许鼎臣、临洮总兵曹文诏奏报,山西大捷,曹文诏率领两千精兵于潞安府一带连破诸路流寇,斩杀流寇首脑四人,斩俘寇众两万余人,晋东南一带流寇几已平定,流寇残部逃亡河北武安一带,曹文诏未曾奉命,不敢越境追击。”
不等朱由检消化完这条消息,周延儒接道:“另外,紫金梁等部流寇于霍州一带被曹变蛟和李景两部大败,流寇一路逃往绛州,蒲州和解州等地,李景和曹变蛟沿路追击,先后收复沿途各州县,斩俘流寇三万余众,现已将流寇围困于解州一带。这是曹变蛟送来的奏报。”
“哦?”朱由检接过奏报仔细地看了一遍,随即脸上露出喜色:“好!好!曹文诏诚乃国之干城,举荐地这个李景也是人才难得。传朕的旨意,擢曹文诏为山西总兵,加太子少保。擢李景为山西参将,授镇国将军,绛州,蒲州还有解州这三处就由李景镇戍。”周延儒等人知道朱由检难得这么高兴,明知对李景是越级提拔,也不敢驳了朱由检的兴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