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南洋咖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第一份实习工,你是那片烦人的羽毛,一杯南洋咖啡,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若明和丁婷离开中日合资大型汽车制造厂,前往昨晚计划好的一家国有企业省属大型炼钢厂,碰碰运气。
每个炼钢厂都有一根高耸入云的烟囱,英姿挺拔,很好找。烟囱就像大海里夜空中的北斗星,他们从公交车下来,便向着烟囱的方向径直走去。
虽然炼钢厂的门口保卫不见得不比中日合资大型汽车制造厂森严有一老一少两个门卫,而且要求进入炼钢厂的陌生人登记身份证和理由,但有了失败和成功的两次经验教训,他们堂而皇之地进到了厂区。
进入厂区,眼前的场景,他们只在电视新闻上见过一个女报道员,戴着安全帽,对着手上的话筒,兴奋地介绍又一家大型工厂落成。
迎面是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显然是为大型消防车准备的。柏油路的两旁布满了各种口径的钢管,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缠绕来缠绕去。
有的钢管“吱吱”作响,不停往外喷射着水蒸气,像烧开的水壶,高高翘起嘴角,哼哼唧唧。
有的钢管特别硕大,让人想象到受不了家庭暴力的女人,带着幼小的孩子,临时寄宿在工地上堆积如山硕大的城市下水道管道里。
钢管统一漆了红漆,但一些钢管上的红漆已经起泡脱落,露出锈迹斑斑的真面目,有的地方有补漆的痕迹,看起来没有周边的老漆那么厚重。
这确实是一家有年头的老牌国有大型企业。
陈若明和丁婷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左顾右盼,贼头贼脑,探究各种新奇古怪的设施到底是做啥用。
走到柏油路的尽头,他们来到一个多层的办公楼前。
办公楼独立于厂内的其他建筑,有五层楼高,像一个火柴盒一样四四方方。外墙刷了偏黄色的墙漆,门面简朴又不失整洁,像一个端庄的中年妇女,衣着雅致,体态匀称。
办公楼门口没有人看守,他们鱼贯而入,问了几间办公室,终于在三楼找到了厂里的人事部。
听说他们来找实习机会,人事部的主管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带着歉意说:“小伙子,真的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暂时没有安排实习生的计划。要是有的话,我们再通知你吧。”
陈若明不依不挠请求道:“我们只在这里帮忙做事,不拿工资,只要实习结束,给出个实习证明c盖个章就行。这样可以吗”
主管想了想,打了一通电话向领导请示,最终答应让他们留下来,“那这样吧,你们留在人事部帮忙,厂里负责你们的早餐和中餐,但是不能发工资补贴,上下班坐车的钱还得自己出,行不”
陈若明和丁婷满口答应,当即留在人事部帮忙做事,中午就吃到了厂里免费提供的午餐真是美味极了,比学校的饭菜可口多了。
他们开始朝九晚五上下班,这是学生们最期盼最憧憬的生活比起苦闷无聊的读书日子,他们更向往有了工作后的自由。
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坐公交车到厂里,晚上五点半下班后,赶回学校吃晚饭,偶尔加班的话,也在厂区附近吃。
厂里刚启用人事管理系统,替换以往人工加档案袋的管理方式。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全厂员工的资料录入管理系统。
全厂光正式员工就超过八千人。每个人要录入的个人信息繁繁种种,多达几十项,录入资料后还得把他们的纸质档案一并扫描上传到系统,工作量并不小。
在炼钢厂实习的一个月里,在丁婷好说歹说下,陈若明和她周末一起去过一趟书城趟公园,还逛过一趟北京路步行街。
书城是陈若明一个人最常去的地方,离学校不远,花一元钱乘公交车三个站就可以到达。
这个距离,走路的话也可以,大概二十分钟左右。读书的时候,陈若明就经常周末独自一个人走去书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