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谁是谁非,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物理教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顺治帝的手段可不止联姻一个。为了他们能更好的为自己的大清服务,顺治又追加了很多细节。比如时常亲自宴请。赐给御用之物,赐满妇随军,出兵奉令谦辞还有颁布参战特谕。前面三个都好理解,后面两个,出兵奉令谦辞。根据规矩,清朝出兵前皇帝都要嘱咐大将:“不要轻敌,不要冒进,你没什么了不起,你就是一个x。”相当于现在企业老板给员工派任务:“好好干,虽然你很能干,也干的很好。但我告诉你,你这里这里这里...还不行。”所谓奉令谦辞,就是指三位藩王的诏书不能出现这种话,绝不能伤了他们自尊心。
最后一个:颁布参战特谕。为了更加关心三藩的身体健康,顺治皇帝下诏书告诉他们:“打仗别冲动,只需坐着发号施令,不必身先士卒,打了败仗也没事。”完全鼓励他们当逃兵,只要你们活着,就是对我朝最大的安慰。
从朝廷这些策略看来,爱新觉罗氏其实也没有对不起三藩,不管是从物质奖励还是从心理安慰,做的都不错了。耿精忠也早就想到了这些,但是不是朝廷对你好,咱就要一辈子顶着个光瓢脑壳,梳着个猪尾巴的。这一点,自打耿精忠来到了这个时代,目标就是已经明确了的。当然,吴三桂尚可喜他们和耿精忠可不是一样的想法。事实上,耿精忠的老爹耿继茂和吴三桂尚可喜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当年,耿继茂和尚可喜一起被分到了福建和广东后,发现自己又靠近了大海。一看见大海,两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一个人-----毛文龙。当年毛帅用一个小小的皮岛,就可富可敌国,我们现在有整整两个省,不能给毛帅丢脸。俩人都不愧在毛文龙手底下混过,业务相当熟练,一上任就开港口,招商引资,用各种优惠政策拉拢客户,同时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但是耿继茂做的没有尚可喜好,守着一个月港就没有再拓展了。
但是两人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多的也就是能走走私而已,什么投资,什么建厂,那是没有的,但只是来回贩卖商货,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清朝是游牧民族,对海洋一窍不通,也不懂要征税。所以两省的收入相当多,每月都有几十万两银子。但比吴三桂,还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吴三桂的云南有“沐氏田庄,”这个品牌从明初就有,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旗下光店铺就三百多间。就跟现在什么啃得鸡,卖档佬一样,每年光租税就百多万两,还不算卖的东西钱。再加上吴三桂也走私,耿精忠的老爹耿继茂和广东的尚可喜撑死了做海产品和茶叶生意。老子直接做军火买卖,跟西藏,蒙古通商,您给我战马,我给您普洱茶,您一点都不亏,我茶好,您随便喝,大不了再加点云南白药。
云贵两地山区众多,各种矿产丰富。吴三桂直接霸占矿场,甭管从山里挖出什么,金银铜铁锡全要,就是棺材也是他的。手里有了各种矿源,吴三桂就干起了世上最挣钱的活。有了金银这种矿源,吴三桂自己开始铸金子铸银子,想铸什么铸什么。他可不管什么经济危机。结果市面上的假币严重影响了云贵的经济,吴三桂最后役使滇民将这些“产品”运往湖南湖北,沿海等地“传销”。
就是在耿精忠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王府府库里还有两三百万两银子。这还是除去养兵用的钱剩下的。可别看三藩这么有钱。他们永远不给清朝一分钱。相反。每年还要管朝廷要钱。还是因为洪承畴的一句话:“不可使滇一日无事。”吴三桂与耿继茂和尚可喜的利益一样,都想学“沐氏故事。”于是清朝毫无征兆,几乎同一时间,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战事不断。天天没完。
南面沿海天天传来奏折:“沿海现在倭寇成灾,台湾郑氏还扬言反攻大陆。”西南山里天天传来奏折:“南明余孽扇风点火,苗瑶少数民族集体叛乱。”从此三藩的管辖地就一个中心思想:“乱”。我这有人闹事,朝廷您得给我钱,我好去平叛。此时的朝廷,顺治已经驾崩,康熙还小,朝中大小事都由四大辅政大臣把持。索尼,苏克萨哈,鳌拜正忙着窝里斗。没空管这些毛贼。要钱就给钱,三藩知道其中秘密。没敢多要。四大辅政大臣一挥手,给了。虽然给的痛快,但是三藩也拿出了不少钱打点几位辅臣,别以为朝廷重臣就不爱钱了。
事实上,就拿沿海来说,福建这边的“战事”,全都是耿精忠和台湾郑家商量好了的,自导自演,这也是耿精忠的一个策略。要说康熙现在侧撤藩,那也怨不得他。耿精忠清楚的知道,这是两个民族的矛盾,没有缓和的余地了。自己更不可能看着将来的历史继续重演一边,回头自己还要北上灭掉倭国呢,现在这么点实力可还不行,财力是够了,可是兵力可完全不足,只有以全国之力去碾压才能顺利成功。
“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这是康熙亲口说的。三藩对清廷来说,已从清朝统一而战的积极力量,蜕变成破坏国家安定的消极力量,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三颗毒瘤。因此康熙才要动手术,对于他来说,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而最早发现三藩危急的是鳌拜,别看鳌拜擅长圈地,陷害人,净干坏事,他也干了几件利于朝廷的好事。
鳌拜下令,提拔三藩的心腹大将到别省任高官,直接削弱了三藩的核心力量,调走的人中最著名的是王辅臣。鳌拜还下令,从中央选拔忠心耿直的大臣去三藩那里上班,监视着三藩的一举一动,调入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朱国志。后世历史上也证明了鳌拜的这个动作是正确的,王辅臣和朱国志,前者是大战胜负的关键,后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吴三桂的罪行诏告天下。这一点也是耿精忠在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没有帮一把的直接原因之一,每年拿了他那么多银子,可是却没有帮忙办事,救他也是白救。而且救了鳌拜,历史就完全变了,自己也不好掌控发展方向。
康熙一亲政,就下令削弱三藩的兵马,吴三桂被迫裁减五千人马,但裁减的全是无能之辈,其主力尚存。随后吴三桂又迫于舆论压力,自行放弃贵州一切事务,上交各种事务印章。康熙看见印章很高兴,拥有印章就拥有权力,现在吴三桂把印章都上交了,自己就没有权利了,看你怎么造反。康熙毕竟还年轻,对于吴三桂来讲,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实力,掌管贵州有没有印章没区别,大不了找人刻个萝卜章,一样好用。
吴三桂的心态早就完全变了,人一旦得到权力就会疯狂,得到再失去就会更疯狂。清朝赋予他权力,导致吴三桂骄姿,野心膨胀,清朝一采取抑制政策,吴三桂马上不满而渐生异志,双方相互摩擦,日渐激烈。对康熙来说,现在的三藩就等同于唐末的藩镇,稍有不慎,就会引爆。按照规定,三藩死后,子孙不能承袭王爵,但是现在耿精忠就是继承了下来,这也是有原因的。
三藩之中,实际上就数靖南王耿继茂的责任最大,福建对面就是台湾,台湾郑氏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要反攻大陆。康熙刚刚亲政,怕福建出事,就同意了靖南王耿继茂的批准。事实上,当时耿精忠和郑经还合作导演了一出海上大战。于是耿精忠顺利继承王爵,而康熙那时并不知道,他开了三藩的先河,既然耿精忠能袭靖南王爵,为什么我吴三桂,尚可喜的儿子就不能沿袭。矛盾一出,吴三桂更加的积极积蓄实力了,他也更加清楚,大战是迟早的事情,不可避免了。
耿精忠现在就真正的不管这些个杂事,不管清廷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不能改变福建既定的方针。此刻纠结谁是是非,已经没有了意义,将来绝不能是康熙一统全国,堂堂中国不能再固步自封,放眼看世界的时刻就快到了!(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