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家的学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6、分家,科举之为官成仙,胖子家的学渣,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子云皱了皱眉,这一届县令是个举人出身,去年前任县令去了别的地方,这个举人就补了官,到了桃花县。因为就任时间还不长,对其为人还不是多了解,只知道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因为桃花县这边靠近边境不足两百里,按照惯例,但凡出现这种因战事而导致流民闹事的,也为了百姓安全着想,县令要组织村民迁移去相对远一些的县城,或是防护措施好一些的府城暂住,等情况好了之后再搬回来。有的时候像只是有流民,却还没出现敌军的时候,县令就需要将村民暂且安排进附近的村子。不过也有些村民习惯了重新落户的地方,比如像洛水村其他几户不姓陆的人家,就是原本从其他地方逃难来的流民。

原本陆老三他们只是觉得应该只是流民闹事,还不至于要搬家迁移的地步。毕竟现在的陆家要搬家简直太困难了,不仅要收拾细软金银,他们家在这里还有五六十亩的田地,这些是陆家的根啊!

陆老三现在是个六十来岁的老人,不知何时烟瘾愈发的大了,每次思考问题的时候本能的就想抽烟。吧嗒吧嗒的连续抽了几口烟,陆老三吐出“云雾”,老迈的声音叹息了一声:“老伴,准备准备,分家吧。”

陆子云惊得挑眉,古人不是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吗?而且不是在讨论要不要提前迁移吗?怎么说起分家的事了?再看看二叔和娘亲二婶,居然没有一点奇怪和惊讶的表情,仿佛意料中事的样子。

沈氏见儿子好奇的样子,给儿子解了疑惑。桃花县是新朝建朝后建立的新镇,附近有不少的村民祖上几乎都是汉州或是其他运河流域迁移过来的难民,陆家也不意外。陆家祖上是江北的,距离越省北边不算远,距离南边就很有一段距离了。

当年陆家为逃避战乱,四处寻找安宁的地方好安家落户。可是到处都是起义军,唯有越省,因为最南边是大山和边境,北边是涝灾多发的运河主流域,东边部分靠近大海,只有西边因为靠近江南,文风够盛,是最富庶的地方,有资本最雄厚的军阀看守。越省因为其狭长的地理区分,成了所有军阀和起义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反而没多少人去打主意。

陆家从北走到南,一路上有不少族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分离或死亡。好在陆家前朝出过进士,有些家底,人口也不多,逃难的时候全族分了家,把银子和值钱的东西好好的贴身藏了起来。等到桃花县附近的时候,唯一坚持到这里的只有陆老三父亲和十几个同辈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父辈家人,就找了个易守难攻,又没什么东西值得人惦记的地方安了家。

陆老三那时候已经快二十岁了,是同辈人中年纪最大的,又见过不少市面,落户后,为了尽快融入当地,娶了本土本地人的老李氏,在李家村的帮助下建立了陆家村,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几户其他姓氏的流民,这才改名叫洛水村。

陆老三很早离开家闯荡,后来又经历了战乱和背井离乡,一直到现在,嘴里还经常念叨着还好当年分了家,有些家底,他自己也存了一笔银子,才能在这里置办下家业,一直为自己的决断感到自豪。所以现在,一遇到又要再次迁移的时候,陆老三第一时间还是想分家,不管如何,至少能保存下一半的家底。

陆大海不在,作为长子的陆子涛也不在,沈氏是女人,没资格参与分家大事,就只有次子陆子云代替父亲最合适。老李氏流着泪从里屋抽屉里拿出一个木盒子,盒子上的锁已经很陈旧了。

打开盒子,最上层的十几张纸是陆家这些年置办下的五十亩地的地契和房契,下面是上百两的银锭子。陆子云毕竟得到那些产业没多久,给家里只送了十个多月,加起来还不到两百两。再加上买地用去了一些,县里豆腐坊挣下的,基本都在这里了。

根据陆老三的想法,陆家只有两个儿子,没什么需要强干弱枝的想法。但是陆大海毕竟是长子,膝下有两个儿子,都在读书,是陆家未来的希望,而陆大江只有一个。所以就算按人头分,陆大海就得拿五成,陆大江拿三成,两成是老两口的养老金。以后如果还能回得来,那么两房每年就出一些银子和粮食,供养两位老人。如果回不来,反正老两口是要跟大房过的,自然是跟着大房走。

另外,大丫二丫都满了十岁,过不了几年就要出嫁,因现在情况特殊,就由公中先出两份嫁妆,陆子云再替父亲出十两银子做添妆,给两个姑娘做嫁妆,交由两个姑娘自己保管,以后家里只养她们到出嫁,公中就不会出一分钱了。

就这样,大房分了六十两银子,二十五亩田地,二房得了三十五两和二十亩田地。这间祖屋和二十五两银子,五亩田地成了老两口的日常花销。公中给两个丫头一人十两嫁妆,包括未来置办棉被妆匣的银子,陆子云也一人补了五两,两个丫头一人捧着十五两的“巨款”,笑得一脸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古代开百货超市

黑五

向左的天堂

月亮糕

伪装直男

园有星

嚣张王妃自请下堂

是心动啊

龙王每天修罗场

萧因

极致沉沦[娱乐圈]

漾漾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