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164章送上门找打的人
興昭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64、第164章送上门找打的人,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興昭五,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初并不清楚武轮已经为她说服李末,并且让李末成为她的助力。
被关在府里,出不去也见不到任何的人,李初坦然接受这份待遇,每天练练字,写写文章,已经好些年没有这样放松惬意,李初自然要把握机会。
武媚娘知道李初如此也是莫可奈何。一个人沉稳到李初这种地步无人可比。
不过朝廷还没有接受李初忽然被赶出政事堂,所有的官职都被撤除的事情,武承嗣再呼自己成为太子,武媚娘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意动,这可不是好事,表示反对的人不断的进言。
偏偏在这个时候武敏之竟然也冒头,有意争太子之位。
这样冒头出来的武敏之,让本来那些就觉得不安的大臣们更是傻眼了。
一个无才无能,无德无品的武承嗣够让他们费尽心思的对付,毕竟这身后给人撑腰的分明就武媚娘,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武敏之年轻时肆意轻狂,名声不好,可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很显然,武敏之这些年,不仅立下战功,在朝政颇有建树,更不要说现在的武敏之能够成为政治堂的宰相,都是凭自己的本事。
所以如果想就无能一事反对武敏之成为太子,行不通啊!
如果说武承嗣的冒头让人之前拍下去,如今就算武承嗣再冒头,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武敏之这样一出头,从来不争的人这个时候想争,而且透露出一股势在必得,意义也就完全不一样,至少忠于李唐的人都不敢再轻视。
尤其在此之前武媚娘更将李家的中流砥柱李初无缘无故的罢官,更是不许李初再出府邸一步。
一连串的消息总是让人心生不安,武媚娘不会真想把天下江山都传给姓武的吧?
在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人想到要去寻李初讨一个主意,很多人已经看的很清楚,李初就是庇护李氏宗亲,保证武媚娘将来的帝王之位传回给李家的重要人物。
否则的话,武媚娘也不会一开始就朝李初下手。
然而他们想去找李初,李初的公主府却被武媚娘派来的人团团包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也就是说李初没办法出来,他们这些人想进去看望李初也绝不可能的。
武媚娘防备他们至此,更令他们心生不好的预感。
对于这件事,武媚娘特意召朝中的几位宰相入宫商议,为首的人自然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那可是忠于李唐的人,这么多年来,和武媚娘虽然也有君臣之谊。但是在狄仁杰的心里,武媚娘只不过是代为掌管江山而已,迟早有一天,这个江山总是会传回给李家的人的。
“狄爱卿,你怎么看。”想当年,武媚娘之所以会知道李初的心思,就是因为狄仁杰。
如今的武媚娘召狄仁杰进来问话,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李家的事。
狄仁杰心中的警钟大响,武媚娘这一问一时让狄仁杰不知如何接话才是。
“陛下之意,臣不能明了。”狄仁杰竟然一时之间无法猜透武媚娘此问的意思,也就直接的告诉武媚娘,希望武媚娘能够多给一些提示。
“朕意思自然就是要立太子了。你认为谁更合适。”太子一事忽然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武媚娘在背后推动。
狄仁杰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向武媚娘,“陛下当真要将太子之位给魏王或是韩王?”
武媚娘笑得意味不明的道:“武承嗣也就罢了,武敏之这个人,你们同殿为臣那么多年,他虽然年少轻狂做出许多让人不喜的事情来,但是如今也是知错能改,这些年来为国尽忠,最重要的是,他是有本事的人。”
“可是陛下,他们毕竟只是您的侄子,侄子供奉姑母,陛下可曾想过百年之后的事情?”狄仁杰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最看重的人竟然是一直没有动静的武敏之。
武敏之的能力和本事,还有那份自制,狄仁杰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武敏之并没有作为所有人攻击目标的原因,着实是有本事的人再想攻击,像狄仁杰这样的大臣也绝对不会轻易构陷于人。
在是对姓武的人有所不满,那都是因为他们过于嚣张跋扈,而且不把李氏宗亲放在眼里,更意图夺取李氏江山。
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犯错,或者是没有做任何越轨的事情,他们也绝对不会出手构陷于人。
“狄爱卿以为朕会不会担心百年之后的事情。人死如灯灭,所谓的供奉不过如是。”这一句话还是李初告诉武媚娘,毕竟按李初的意思,将来的有一天,她一个没有子嗣的人,必然会将江山传承给侄儿们。武媚娘何尝不是担心,如果李初真的成为皇帝,百年之后无人供奉又该如何是好?
可是李初根本就不在意,人活着一辈子,活着管好活着的事,死去之后的事情,何必想的太多。
活在当下,活的肆意,活的没有任何遗憾,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也就是这份豁达,让武媚娘自叹不如。武媚娘是在意身后之事的,她也怕在自己死了之后会留下千古的骂名。
而且武媚娘更希望将来有人供奉,哪怕这个世上不知道有没有神仙,武媚娘却是希望能够有的。但在狄仁杰的面前,武媚娘毫不犹豫的借用李初的话,只为看清朝臣们的心思。
“陛下。”武媚娘这样的回答恰恰是狄仁杰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一个人不在意身后之名,不想是不是会有后人供奉,那么她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武媚娘扬起手,提醒狄仁杰道:“想必狄爱卿也该知道朕的这几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比得上武敏之。”
这一点更是让狄仁杰没有办法否认的,狄仁杰半响说不出话来。怔怔的看向武媚娘,可是最终,狄仁杰道:“那么安定公主呢?”
武媚娘在听到安定公主这四个字时脸上露出了笑意,却是一闪而过,狄仁杰根本没有察觉。
“狄爱卿,安定公主可是女郎。”武媚娘仅是平静的陈述这个事实,一个他们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况且,安定公主无嗣,她虽然姓李,在你们看来可以作为一个让你们接受的继承人,但对朕来说,她的问题比任何人都要多。”
武媚娘板着一张脸挑出李初的毛病来,显然并不满意狄仁杰的这个提议。
狄仁杰急切往前一步,朝武媚娘道:“陛下,公主无嗣是好事或是坏事,仁都见仁,智者见智。于臣看来却是好事,将来,她定然只能从诸王的子嗣中择嗣以承江山。”
“方才狄爱犯提醒的朕,侄儿可是不会供奉姑母的。”拿出狄仁杰说过的话来堵狄仁杰,武媚娘也不是反应慢的人。
因而狄仁杰一时卡住了,武媚娘道:“比起武家的人来,你们宁愿让安定公主继位吗?这是狄爱卿自己的意思,还是天下人都这么想?朕也不年轻了,现在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无意多起争端。”
一句话显露出武媚娘想要安定的心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并不希望再起风云。但,武媚娘眼中闪过的精光,此话的真假有待商榷。
不过纵然再起风云,武媚娘也会将一切牢牢的掌握,否则的话,武媚娘宁愿什么都不做。
“陛下。太子之位,毕竟关系江山传承,如果陛下真的不在意侄儿继位,将来无人供奉。那么臣希望陛下可以考虑安定公主。论文论武,安定公主都是万里挑一,而且深得民心。又未陛下创立大周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心中难道对安定公主没有半点的情谊?”就狄仁杰来说,这么多年来,李初处处提醒武媚娘,没少和武媚娘对着干,但是这都是站在利国利民的立场。
李初的所作所为,不管是作为臣子,还是作为女儿,都该是让人挑不出刺来的,狄仁杰不断的想为李初说好话,谁让能和武敏之比的人就只有一个李初?
武媚娘的目光与狄仁杰相对视,“狄爱卿,你我算是年龄相仿,很多事情你应该懂得朕的心思。没错,安定公主确实能力出众,聪慧果定,但是她对我的恨,难道狄爱卿不知道?”
就算从一开始狄仁杰未必明白李初对武媚娘态度的转变,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只是为了国事李初才会对武媚娘犯上进言,但那其中透露出来的恨,狄仁杰就一无所觉?
提到这一点,狄仁杰忽然无话可说,武媚娘以为自己大获全胜,可是狄仁杰忽然又开口,“陛下,既然说到安定公主对陛下的恨意,那么,魏王呢?”
武敏之难道就不恨武媚娘?武媚娘不可能忘记自己做过的事,一直以来冒头最猛的人是武承嗣,总不会是没有任何原因的。
很显然,这一句话扎在了武媚娘的心尖上,如果武媚娘因为对李初的恨意,所以不愿意将太子的位置给李初。
武媚娘就不担心,若是武敏之成为太子,将来的武媚娘只怕百年之后都不得安宁。
人都死了,就算你曾经是皇帝,和现在的皇帝对上,现在的皇帝若是不喜欢你,想尽办法的让你入不了坟,无人祭祀易如反掌。
武媚娘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狄仁杰这一问实在过于扎心。因此,武媚娘的脸色沉了下来,“今日到此为止,你退下吧。”
不愿意再和狄仁杰讨论这个话题,狄仁杰也不再纠缠,反正武媚娘绝对会深思的。
只是狄仁杰这样退下,见到其他的宰相时,其他宰相着急的询问狄仁杰事情如何,狄仁杰只是摇了摇头,和武媚娘说过的话半句也不曾与任何人提起。
看得出来,武媚娘真的是对武家的子弟动起立太子的心思,而且直到现在为止,武媚娘一直死死的压着自己的儿子,反而让侄子出头,这就导致了除了李初,任何儿子都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令武媚娘可以拿武敏之的本事作为一个突破点,让人无可反驳。
狄仁杰当时就点出李初来,就是想让武媚娘可以权衡利弊。
纵然李初是女儿身,可是李初的能力天下有目共睹。武媚娘现在的地位能够这么稳固,李初可是居功至傲的。
但是这么多年来,李初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功劳要求过武媚娘任何事情。武媚娘如果真的执意要立武家的人为太子,接下来……
当着武媚娘的面,狄仁杰都不敢说出口的话,这时候也只能自己心中暗暗着急。
像李初那样的人可是说到做到的,若事武媚娘真的敢立武家的儿子成为太子,李初绝对敢反。
那么到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局面?狄仁杰都不敢想,越想自己越怕。
然而现在李初已经被武媚娘囚禁在公主府内,不许任何人出入。就算想给李初传递消息打探一二,那也是没有办法。
狄仁杰犯愁,很愁。回了府也是来回的走动,心中更是在思量这件事应该怎么是好。
绞尽脑汁的想总也是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现在究竟应该怎么办?如果真的让武媚娘立下武家的子弟成为太子,那么这个天下就真的是姓武了。
不,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绝对不能。
武家,武媚娘是李治的妻,是皇后,是太后,她是可以代掌江山,别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资格敢夺李氏的江山。
要怎么办?怎么办?狄仁杰努力让自己稳下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急,若是急了反而落人把柄,到时候对于李氏宗亲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不对,武媚娘忽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更是让武敏之也出面了。事情怎么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想到这里,狄仁杰让自己好好的捋捋,仔细的想想究竟错过了什么事情。能够影响这件事至关重要的线索……
至于李初,在外面的人心急如焚,不能安寝的时候,李初反而惬意无比。每日专心练字,看书,外面的消息虽然不断的传入李初的耳朵里,李初就好像完全没有听见,那些事情也都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武媚娘听说李初做的如此稳,气哼哼的。可是眼底闪过的赞赏又是无法掩饰的。
一个人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处境,最重要的就是稳,只有稳才能找到利于自己的办法,才能够让自己破了困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媚娘的心里早就明白了。李家和武家的胜负,别说就算没有李初,还有那么多忠于李唐的臣子,那么多的人,一心一意都想匡扶李唐江山,现在武媚娘在能压得住那些人,武家的那些人里,有几个能做?
纵然是武敏之再有能力,也绝对不可能和天下人抗衡,武媚娘自己就是和天下人抗衡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但是武媚娘也得说,那些反对她的人,其实会是武敏之将来的数倍。
很多人对于武媚娘成为大周的皇帝,其实心中是有不满的,然而看在武媚娘为高宗李治生下几个儿女的份上,而且那几个儿女也并不是多出色的人,武媚娘想要代掌江山,那就让她掌,但若想传给别的姓武的人,万不可能。
这样的一句话,不仅仅是朝中大臣们心中的肺腑之言,也是李初早就从一开始就告诉过武媚娘的话。
江山社稷,这是李治的天下,武媚娘可以代掌,但是将来必须要传给李初的弟弟们,如今,李初动了此心,她将来也会将江山传出她的侄儿们,不外乎就是李哲,武轮的儿子。
立太子,究竟立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武承嗣不留余力的操作,希望自己能够盖过武敏之的风头,成为武媚娘心目中首要的太子人选。
太子之位,皇帝之位,至高无上,多少人趋之若鹜,巴不得自己能够爬上这个位子,现在武承嗣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怎么可能会不努力。
而在武承嗣的手下,有人提醒武承嗣,如果自己想要成为太子的话,必须要取得李氏宗亲的支持,而这个人最好就是李初。
提到李初,武承嗣就想起来他这么多年来就是因为李初深处朝中,居为宰相,所以武媚娘不仅一次动过心思立武承嗣为太子,却全都被李初破坏。
越想越是生气,李初在武承嗣的心理,那就是坏自己好事的人,现在手下的幕僚竟然劝武承嗣去说服李初,让李初成为帮助自己的那个人,这不是痴人说梦话。
武承嗣当头喝斥幕僚一顿,想让幕僚清醒一点,因为最反对他成为太子的人必然就是李初,去找李初帮忙,疯了吧?
“韩王,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的安定公主深得陛下宠爱,而且又身为宰相。自然不是韩王可以抗衡的。可是如今安定公主被夺去宰相之职,而且禁足府内,再有魏王出头,比起魏王来,韩王在安定公主心中只怕算不得什么吧。”
“你说反啦,我们正好相反。安定公主能够和武敏之一起对付我,可是绝对不会和我一起对付武敏之。”武承嗣对自己和李初的关系素来就有自知之明,先前武承嗣从来不敢和李初正面对抗,那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绝对不是李初的对手。
武承嗣打定主意想要成为太子,也是不敢对李初动手的,只敢暗搓搓的隐忍着,内里早下定决心,一旦他成为太子成为皇帝,将来一定要把李初加注在他身上的一切全部都还给李初。
这一份心思武承嗣老老实实的藏着,哪怕武承嗣再想给自己加筹码也看得清楚,武媚娘对李初有些不满,但是并不意味着武承嗣可以在武媚娘的面前说李初的坏话。
这种事情武承嗣不是没有做过,结果换来的是武媚娘对他的喝斥,武媚娘那双分明可以看透他们所有心思的双眼,武承嗣只要想起来,心里就止不住的发颤,再也不敢说李初的半句不是。
“可是现在分明是魏王的呼声比韩王你高,若是你们两位联手,先把最大的问题解决,安定公主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虽然被武承嗣当头棒喝,幕僚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希望眼前的武承嗣能够听自己一句劝。
“安定公主必然不希望武氏的人成为太子。以前是韩王的呼声最高,但是现在却变成了魏王。在韩王呼声最高的时候,安定公主自然第一个要对付你,然而现在变成魏王,所以安定公主第一个想对付的人应该就是魏王。”幕僚赶紧把意思全都说明白,就是希望眼前的武承嗣能够听进去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