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广州,苏厨,二子从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广州
广州,西园,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蒋之奇最近感到既快乐又苦恼。
蒋之奇是和苏轼苏辙同科的进士,跟苏轼是好朋友,金明池宴上两人就是同桌,后来大苏还跟着他一起在常州买了田,准备退休后大家一起做邻居。
因为文章了得,欧阳修大力推荐他为御史里行,之后蒋之奇却又弹劾欧阳修帷薄不修,导致欧阳修辞职。
蒋之奇也因此事被贬为监道州酒税。
但是人是复杂的,蒋之奇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在仕途上被过多的耽误,因为他虽然弹劾了欧阳修,但是同样是大宋有名的能吏和清官。
一路政绩斐然官声卓越,所过之处百姓安居乐业,来到广州之后,在府衙边上治了所别业,唯一的苦恼就是这里够他级别的文士太少,难得诗词酬唱,只能与好友们信件往来。
听说小苏探花要来做通判,蒋之奇大喜,心想自己与苏家人当真是有缘,这下自己有伴了。
结果小苏探花抵达之后,交了几篇路上做的诗歌,又交给自己苏轼、苏辙和苏油的信件之后,连自己的探花名头都不提,只说:“待入职后学苏轭,参见漕帅。”
听说马涓为秦州签判,入职时对太守吕晋伯称自己“榜眼马涓”。吕晋伯说道:“榜眼乃科举时的名次,既以入仕,当称职务。”
又常谓涓曰:“科举之学既无用,修身为己之学其勉之。”
且曰:“修身为己之学不可后,为政冶民其可不知。”
马涓自以为得师,之后有政声,每曰:“吕公之教也。”
而从小苏探花的自我定位来看,倒是个谦逊的性子。
很快蒋之奇就知道了,小苏探花不是谦逊,是压根就没拿自己的文名和科举名次当一回事儿。
这娃最近常常和蕃坊的蕃人混在一起,用州学官吕笙的话说,这叫“自甘堕落”。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
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往往命朝臣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
特意在前边加个“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就特别矫正藩镇父死子继的锢弊。
为了制衡知州,又特设通判。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坐大。
这个灵感来自于汉代的负责监郡的“监御史”和负责监县的“督邮”。有此一职后,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
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有通判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得自“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
通判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元丰改制后,通判独立性愈发得到加强,基本全部由朝廷任命。
有宋一朝没有知州造反,通判的设立,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了掌监知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另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一般的通判,级别多为从七品和正八品,但是广州是路治,也就是直隶州,故而通判级别多数为从五品和正六品。
漏勺早蒙恩荫,身上背着将作监丞的虚衔做赵煦的伴读。
然而漏勺自己却没把这个将作监丞当虚衔,经常跑去将作监实习上班,还给将作监改进过几次工艺,立了些功劳。
司徒家二公子的功劳无人敢抢,将作监将成果报上,高滔滔看过都乐了,苏家人这是一如既往的实诚啊。
于是干脆按照实职给漏勺诠考升转,等到漏勺中探花的时候,已经升到了从六品。这也成了刘正夫要求将之外放的理由。
应该说,漏勺的起步,比他爹还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