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布可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道佛两教之争,修真之天眼通仙,素布可奈,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修真之天眼通仙最新章节!
这一连串惊奇异象承接,便是刘君怀自己事后想来,依旧感觉匪夷所思,其中关键在于清凉寺万丈佛陀虚影。
他不知虚影存在是何原因,只感知其存在,应是清凉寺数万年守护,或许万丈佛陀本身即为圣僧佛祗意志凝结,其目的便是看护这千万里佛门圣地。
乐圣仙师等几人也是一脸迷惑,诠济法师正色道:“君怀,你口中所称呼万丈佛陀虚影,为神界佛门拈花古佛,乃清凉寺六万年佛意相参,所缔结佛理因果,与此间圣地灵脉、曼荼罗坛场精气相容,佛性经年腾起而凝结佛果圣象。
“曼荼罗是佛教高僧修法坛场,其中画诸佛、菩萨形象,表示诸佛以大日如来或毘卢遮那为首聚集加持续,圆满具足,在此之中修法,因为有佛加持因而可速成佛果。
“亦为一种认识世界、分析事物方法,因为一切事物都包括时间、空间、用途与特质,任何一个过程都可视为曼荼罗,也称作佛门密法坛场。诸尊所具足相好容貌之图画,称为大曼荼罗,此座佛果圣象即为清凉寺大曼荼罗存在。
“他集萃清凉寺六万余年诸尊之威仪果业,在感知其气息坛场下修行,可帮助修行者修持容易成就,也为清凉寺无上守护佛陀。诚心信奉自清凉寺守护佛,其所生发灵光自然能加身护体,化煞祛难。
“心存善念,常诵真言咒语,使有缘者逢凶化吉,离苦得乐,顺达丰盛。此位清凉寺所供奉护法善神,数万年香火、信仰法力与诸尊舍利因缘具备之时所演化。
“当然这番解读乃是对外公开宣称,清凉寺历代主持中流传,其中有一缕寺内圣祖意念秉持。他所存在真实寓意,并非其中一抹圣义力量守护,而是佛义因缘看护,目的只为有缘人能惠及!
“换言之,若是某一日魔气大宗来袭,这尊拈花古佛并不会自身施加影响,而是保存清凉寺佛义破空而去,留待他日再行衍续!但他能感知前来之人中有缘人佛缘功德契合,会感知其佛性加持己身。
“像是君怀你方才所得到几点飞翠落红,即为他感知你体内所弘扬佛气,更缘由此间天地异象,乃是你所拥有生之力气息所造就,从而将生之力相关相赠与你。”
刘君怀点点头,“那几点飞翠落红,果然将我体内生之力就此演化!佛教思想博大精深,清凉寺为清净之义,亦为清净修行场所,极便于心与佛交流。拈花古佛乃心灵所打造幻象,敬告之,不可太过于执着外在,反而会迷失其中。”
诠济法师笑颜赞道:“你果然心内拥有佛性,这般迅疾便了知根源所在!佛经曰,未断我爱,不如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之人。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存在,今日之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之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自己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放下非分**,便是佛缘。
“佛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佛心之人不去看众生之错;只看到众生过错,却看不到自己过失之人,枉谈‘佛’字。要认清自己,看清楚自己要做之事。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令自身一定会后悔之事,也要看清楚事情后果,因为你要对那个后果负责。
“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一定会后悔之处,对己对事负责,便是与佛有缘。魔族之类存在,与佛间关系自不待言,魔性心态也是一种情障,所从事行为也是非分**。
“我清凉寺守护佛,为整个神界佛教拈花古佛,不会望及魔性众生之错,而是昭示魔性存在,本就为天下众生所酿就。因而魔性泛延而至,只能由众生自行解决,而不能依仗佛祖抑或神祗!”
乐圣仙师叹道:“执着与迷失,往往仅在一念间。方到今日,我才知清凉寺之名由来。来到清凉寺,方知拈花古佛因何故在此驻留。清净修行方是佛性本来意志,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
立人天师却是一旁呵呵乐道:“道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此等主动性恩泽广施,正是与佛教未断我爱,不如洁净之善念感知教化相悖之处。
“在佛门圣地,大言特言道家真理,自然有大不敬之嫌,我等今日里也就不再对此多做深研,各人修行所得,自心当有感念!正如今日在此地之人,便有仙师、天师、法师三种称谓,来由各有缘故,信奉也各有不同!”
诠济法师面上笑意不变,并未因为立人天师这番言语,乃是刻意提醒在场修道之人,莫要被佛家道理所迷失,而心生丝缕不喜之意。
两教间如此教义争执由来已久,像是诠济法师这般,心性有相当悟彻之人,定然不会因此而感到愤忿不宁。
而且目前大敌当前,也着实不适宜再做无谓理念征讨,大势所趋方为共同关注目的。
刘君怀心下生笑,但也感无可奈何,对于此等争执,自己恩师最为理解,因而他早早意识到两者间相融相济必要性。
虽然此类结合极有可能不会成功,但主观努力却是不肯放弃。
像是三界真阳心经,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得来,不过因为它之存在,已是极大刺激到道教中人,虽然此等效果,更多是因为心经尚属道家法术,其中神奇效果却是已初见端倪。
像是如诠济法师这般聪睿如斯,也是转念便即联想到此处,于是开口道:“仙师为仙界称谓,我等也多为那一地出身。实际上各教修炼者中,并无此等名号,乐圣能够获得,无外乎才学与德行据为首者!
“修仙大道,达者为师,这种达者可不仅仅是修为境界,更因湛恩汪濊般,深厚恩泽广施。还有那高出霄汉,耸立山壑之广阔胸怀!堪称仙师者,才学、德兼备,坦荡不羁性格中,亦为超然而无所拘忌原因所在。
“各道间现实状况是,同道者往往视人情往故于尘土,过重与论资排辈;异道间怠恶相轻,更将对方描绘为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之流。正是此种互相诋毁、冷漠排斥,使得一家之言弊病从此流传。
“正是这般不善立论泛延,令寻常人等只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弊端,总以为己方才可由生贤能。却是不知,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互相钦服方会有兼收并蓄共荣。
“当然,此等异道间争斗,却是天道意志所乐于见到之事。天地元气尚有清气、浊气之分;世间万道各有参差;善恶理解也有相异之处;曲调和寡在于知音;饥寒之迫,安逸之乐,天地间共存。
“这些均为上天所刻意制造,一如日月有明暗之别,万物一样变迁生死,流传后世也绝非仅有盛大不朽!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便是上天容乃万物之根本。
“但我辈修行之人,本就修得逆天之行举,能够信奉天意而不可妄自迷失!仙师所创三界真阳心经,当为现世胆敢挑战天意之人,或许初衷非出乎于此,这等勇于创新,打破旧有枷锢之为,却是绝少存在!”
立人天师频频点头称是,他言道:“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既然我辈敢于逆天成事,当有果决心念生得。
“但现如今,也只有仙师这般才学与德行先行秉持之人,才可引得众生赴之以势,趋之若鹜。个人力量再是强悍,便是天意责惩不相垂落,也足以引起世人不忿施以倾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