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秦员外,我什么没干过,鹤城风月,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我什么没干过最新章节!
品读着陈玉抄袭来的《励学篇》,梁思齐久久难以自己。
作为学政,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首看似平白的诗作,实在是道尽了读书的诸般好处。
男儿大丈夫在世,谁不想一朝大权在握?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娇妻美妾?谁不想扬名千古?
那要怎么做呢?
别无他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梁思齐很确信,此诗一出,儒教必定大兴,无与争锋。
“好,好啊。真是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竟然对于读书做学问的真谛了解的如此透彻。我有意将此诗呈递礼部,或许能够入了皇上的法眼。从今以后,我儒家士子自当明白读书的要义,更加勤奋刻苦,不负大好昭华啊。”
陈玉有点傻眼,没想到自己为了应付梁思齐的要求,弄出来的一首诗,竟然有如此意义。
不过有就有吧,对他总不是坏事就是了。
梁思齐却兴致大发,捧着《励学篇》接连读了好几遍,才猛然注意到不一样的地方。
“嗯?这……这字……”
他抬起头,看着依旧平静如常的陈玉,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子,这字作何解释?为何老夫从未见过这种字体?这字迹笔法追劲,意度天成。大开大合,言简意明,天骨遒美,逸趣蔼然,当成一家啊。”
一边说着,再看向陈玉的眼神,梁思齐已经掩饰不住炙热。
他原以为陈玉富有诗才,现今又通了俗务,虽然文章方面略有瑕疵,但稍加磨砺,自可成才。
可等看到了这一手从所未见、震撼人心的新奇字体,梁思齐猛然察觉到,自己所面对的,或许是一个旷世奇才。
这小子之前有父亲照拂,衣食无忧,所以天真懵懂,性情呆滞。可如今父亲故去,一个人在红尘里打滚,诸般蹉跎之后,现在看来,那是开了窍啊。
天可怜见,在眼瞧着前途无望的时候,猛然见到了这么一个天纵奇才,梁思齐原本逐渐冰冷的名利之心,也不禁热乎了起来。
他很清楚,之前陈玉写就的《励学篇》价值非常的大。
国朝初立,百废待兴,急缺人才,所以乾丰帝一直都在想办法劝学,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奈何毕竟时日尚短,多年的战乱之后,百姓的元气还没有恢复,所以成效只能算一般般。
《励学篇》出世,不吝于为国朝的人才挖掘,提供了一份巨大的助力。
不管是礼部,还是乾丰帝,但凡是见到这首诗,肯定会如获至宝。
写出此诗的陈玉等于是入了帝眼,而他这个引荐人和座师,恐怕也少不了好处。
而陈玉又弄出了这么一种美轮美奂,和前贤完全不同的顶级书法,顷刻间就能名扬天下。
他作为陈玉的老师,自然也会受到无尽的瞩目。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重回京师,甚至弄个礼部侍郎坐坐,梁思齐再次看向陈玉的目光,就再也没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沟堑。
“小子,这种字体你是从何学来的?”
陈玉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说辞。
“启禀老师,学生如今家道中落,虽勤学不辍,可笔墨纸砚的花销却实在承担不已。为了不耽搁学问,只好以树枝在沙子上写作。学生发现,树枝纤细,书写出来的字体和毫笔完全不同。好奇之下,就研究出了这种字体,就怕是贻笑大方,惹人嘲笑。”
梁思齐再看着那劲瘦而有骨有韵的书法,拂须大笑。
“哈哈哈,臭小子莫太谦虚。老夫观之,你这书法别具一格,而且神魂具备,灵韵有成。拿到世人面前,当为无价之宝。好啊,好啊。你能够在艰难困苦中诗书不辍,练就双绝,足为天下佳话。来来来,快过来,教教老夫,这种字体如何书写。”
古代的文人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凡是读书人,就没有写字难看的。
而通过一个人的书法,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学问。所以文人们,见到了好的书法,都会如获至宝,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眼见着梁思齐上钩了,陈玉心底暗笑,表面上却装作为难的样子。
“老师见谅,学生那里已经家徒四壁,就连晚饭都没有了着落。学生此次进城,一是想念恩师,特来拜会。其次是希望能找个活计,总要养活了自己才成。眼下天色不早了,学生还要为了生活奔波,所以……”
不等他说完,梁思齐就霸道地摆摆手。
“臭小子,你这说的什么话?国朝如今虽然艰难,难道还能让一个举人饿死吗?再说了,你到外面去奔波,又能找到什么合适又体面的活计?堂堂读书人,难道要和下里巴人一起勾当吗?你也不用心焦,此事老夫给你做主了。我学政衙门这边如今正在为了教育普及而忧心,急缺人手,你不如来帮老夫如何?放心,每月酬劳十两纹银,足够你吃喝了。稍微节俭一番,等你去长安参加省试的时候,连路上的盘缠都够了。”
得了这么一个好差事,陈玉心里都要笑开花了。
但表面上还是谦虚谨慎的很。
“只是如此,未免太过于麻烦恩师了。”
梁思齐见猎心喜,只想着快点学到这种新奇的书法,然后回过头来,好在同僚、同行们面前显摆,哪里还会计较那么多?
“莫要纠结,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正好老夫还要教授你文章之道。你到衙门里来帮忙,咱们也好日夜想见,老夫教导起来也方便。就这么说定了,还不快点过来?”
陈玉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知道日后衣食无忧了。
别看每月十两银子的酬劳好似不多,可要知道,如今普通的农户人家忙活一年,到最后能不能剩下个一两、半两的都不知道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