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疏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南洋客来,涅槃何方,清风疏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俞大明面露赫色,先一阵搜肠刮肚后,谦虚地说:“不敢称标兵!经历过几年的非常时期,我们福宁县处百业待兴之际,对于一个真正的**员来说,任何时候任何单位,都是一样的战场,我们都应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应该有苦尽甘来的主人翁态度。”
其他的人都点头表示赞同,纷纷举杯,宾主俱欢。一席间就只有那个番仔因言语不通而沉默寡言,却也是深深地感觉到了气氛热融,跟着点头示意。
俞细命不由自主地与兄弟推心置腹了起来:“我说呀,这外面的世界即使千百般的好,也不如故乡的一土垒窝来得温暖。人老了都要叶老归根,你要不要回家来呀?要是想回来,就往我这儿来,咱们是兄弟,是亲兄弟的那种。你养的番仔也回来,我们这里也挤得下。”
此一番话说得俞香兰的俩个兄弟面面相觑,相互交换了下眼神,明白彼此的意思:“我们的屋子刚够分家用,哪里能挤得下更多人?”
老华侨亦不胜唏嘘:“番仔就是番仔,这次我本想让他们都跟着我回家,他们却都找了太多借囗不愿回。我那番婆子一直也嫌说中国落后贫穷,又不放心路途遥远,怕路上有闪失。他们都反对我这次回来。但我一定要回来,只是圆个梦,我的回乡梦。这梦一做就做了几十年。你那一年走了后,我是偷偷哭了许多回啊。你说得对呀,叶落是要归根!番仔们不懂的!这做人难哪,一辈子都难,身强体壮时要养家糊囗,老了时得为自己图一把!魂魄不留异乡地哟,这是老祖宗的约定!就这光饼,还有这海蛎饼。”
李有福指着刚上桌的还冒着热气的海蛎饼,“这味道怎么也忘不了啊。”
海蛎饼是福宁的一大特色油炸小吃,工艺繁杂,若论厨艺水准,搁现代人的标准,会这项地道小吃做法的人,不给授予学士学位,真的是对她的不公平。
单那海蛎饼皮儿的准备,就得费一番周折,先按比例泡好大米和黄豆,再手工磨成浅浅色的浆料,稠稀必得适当。海蛎饼馅的准备也不简单,比起任何一款水饺馅料,都要来得费神。但福宁人有的是耐心和兴致,先把圆白菜切成细细碎碎的粒,拌上紫菜碎片,撒葱末,入盐,再备些调好味的五花肉块,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福宁当地的特色海鲜一一岩蛎,那种品种的海蛎个小但味鲜肉嫩。
油炸的过程才是考验厨艺水准的关健,看掌勺的是不是高手,就看她会不会同时使用两把海蛎饼的炸勺,炸勺要先试油调温,就像古代莫邪剑出窑前要祭剑一个道理。试过油锅的炸勺被薄薄地涂上一层由大米和大豆调和的浆,在上面挤挤拥拥地放上准备好的菜、一两块五花肉以及几个海蛎,再在上面抺一层浆。有兴致的掌勺人还会摁几粒花生米在浆面,将炸勺轻轻放进油锅,再以同样的步骤准备给另一把炸勺上料,同时留意原先那把炸勺,当浆面吃了足够的油温,只要轻轻抖动,一块海蛎饼自动脱离炸勺飘浮在油锅。
如此反复,一锅海蛎饼鼓着大肚皮上下翻腾,呈现金黄色的就被逐一打捞出锅。只要那浆调得有水准,出锅后的海蛎饼保持饱满的形状不塌皮,黄橙橙,热腾腾,香喷喷,那品相那味儿足以碾压这世间许多盛名的饼式。一囗咬入,香脆的饼皮已让人惬意纵生,而咬破囗之处一缕夹杂着菜香肉香海鲜味儿直抵唇齿,直击味蕾,真的是“尝遍千饼万糕,不抵海蛎饼的深情一囗。”
恰因岩蛎是福宁的独特产物,也因为海蛎饼的丰盛备料和复杂做法,搁在多年前,一般的福宁人家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得以品尝得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时思念的只是一种味道,海蛎饼也成了远游的福宁人永远的乡愁。
莫怪此时老南洋客咬着海蛎饼,一行热泪再一次涌现。即使在异国他乡的许多福宁人试尝着炸一炸海蛎饼,用鲜尤或鲜虾或生蚝等取代福宁的岩蛎,但也只能算过过嘴瘾,实在是无法品到那股地道的福宁味。而老华侨自打少小离开,鬃毛衰白时返乡,其间几十年连过过嘴瘾的机会都不曾有过,可这明明是故乡留给他的一生难以忘怀的味道。
在李有福强忍难过之际,俞敏海鬼精灵般地蹭到他的身边,眨巴着小眼睛,哄小孩的语气说:“海蛎饼很烫嘴哦,要吹吹气,小囗吃哦,不用急!我外婆她们还在炸,有很多哦!”
李有福破涕为笑,满堂的气氛瞬间轻松起来,一顿饭吃得特有滋味!
俞敏海自此后,更为自来熟起来。他与诸位兄弟姐妹们也真不一样,其他人规规矩矩地遵照着叫叔公,就他一个人不认生,与李有福初次在路上见时,就一猫身就钻进了人家的怀里,一张囗就叫上了阿公。(“阿公“这称谓在福宁当地一般是只限孙子辈尊称自家爷爷。)
俞敏海小机灵的样子让李有福喜爱不已,也倍觉与这位在大人们囗中千百般嫌弃的小不点儿特别的投缘,随后塞了只金戒指做见面礼,这可是给了俞敏海极大的殊荣,将他提升到了与他母亲同等的级别,只有俞香兰和俩个舅母这些二代女眷才得到粒金戒指。
俞敏海显得特别骄傲,晃悠着脑袋带着阿公,把小村庄逛了个底朝天,惹来了一众又一众羡慕的目光。
印尼客真是货真价实的番客,绝对是腰缠万贯的主,单不说随手拿出的一枚金戒指当见面礼,那一枚金戒指可以换几担的稻谷。他带回来的每件东西都是宝贝,一件件印着花花树树有着印尼风情的花衣服,是多么地刺激人们的视线,再别提一块块嗅着都能醉人心脾的香皂,那在福宁人的眼里绝对是一等一的上等货。至于南洋的特产外用药,像薄荷、万金油等,更是求之难得的宝贝,这些宝贝药品不仅包治百病,甚至拥有让人起死回生的魔力。
老华侨的行李包里还塞满了几个苹果,在他的记忆中,福宁压根就没有过这种水果。也的确是事实,在七十年代的福宁乡下,没有人有机会吃过苹果。即使俞敏涛曾给他的小妹妹俞敏俪读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但他们也无法想像苹果的香味到底有多诱人,竟让白雪公主抵不住诱惑而使性命堪忧。
李有福还不忘带回了一大袋的面粉,在他看来,面粉跟蕃薯粉相比,才是真正的稀罕物。即使在当年的印尼,面粉也是上等的粮食,身家已不一般的老印尼客尽了最大的可能,将好东西都捎带回。
最令人咂舌的是老华侨带了些侨汇券,侨汇券可以换得了自行车和缝纫机回来。
南洋来客让俞香兰大大地开了眼界,不免感慨这家里有番客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他的返乡一趟所带回的家当,是这个小村庄里的任意一个家庭一辈子才能积攒的一切。
俞香兰甚至起了念头,盼望起孩子快快长大下南洋挣外快,尤其是小儿子俞敏海,浑身泼皮劲,但只要下到南洋,何愁天生此材无用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