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梓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鲜家嘴的新难题,手有余香千千结,孟梓言,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手有余香千千结最新章节!
懒汉何兴旺活了这么大半辈子,从未这么硬气地挺直过腰杆。劳力合作社组建后,他又在何大棒槌的帮助下,在镇上驾校教了学费,学开车。何大棒槌说,开车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时代发展得太快,他们得开足120码的速度,都不一定能够撵得上趟。这些天,何兴旺是深有体会。以前,他靠着给人打摩的,还能赚点小钱。但现在回乡的人多了,想要再靠着摩托车讨伙食,就难了。回乡的那些男男女女,腰包里都鼓鼓地嚣张。不少人回到县城,大都直接打车回家。虽然说不上是衣锦还乡,但至少活得更有底气。摩托车这种肉包铁的流浪时尚,已经随着街头文化的不断消解,而逐渐地从年轻人的视野里消失殆尽。而那些镇上骑摩托的最早一批披头爵士,坟头上早已经长满了厚厚的茅草。岁月磨砺下来,还在靠着摩托显摆时尚和风度的男子,大都已经进入中年。胡子拉碴,目光混沌,混吃等死的古板,大都日子过得很萧条。稍微有点想法的,都跟着年轻的男女出门学点手艺,脑袋瓜子活泛一些的,跟死去的阿德一样,拉起三五个人,靠着乡里乡亲的情怀,包点小工程。五年下来,当年的摩托车自然被扔到了废品收购站,嬉笑怒骂地开着几万块钱的小轿车,人五人六地,人前人后吆三喝四。原本打两块钱的麻将,眨眼之间便长到了10元、20元,稍微手气不顺,一场下来,就是何兴旺一年的收入。看得何兴旺心惊肉跳,咂舌不已。即便何兴旺手里痒痒地想去蹭点热闹,大都因为囊中羞涩,人家不愿意他去掺和,而不得不当起了围观群众。
何兴旺逐渐发现,这些年烧油的摩托车,逐渐变成了烧电的电瓶车,骑车的人大都从老爷们,变成了农村妇女和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就连那些看得他艳羡的小轿车,也都在变,烧气的、烧电陆陆续续地出现了街头。更让何兴旺震惊的是,靠近镇上的小学和幼儿园,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专门用来接送孩子黄色的校车。
眼瞅着,劳力合作社有点收益了。何兴旺脑袋瓜子里也在打着算盘,他找到何大棒槌商量了一下,想着把合作社年轻的留守妇女,也都弄进驾校去学一学,多一门手艺。驾校的学费,他早已经想好了用合作社的分红来分期付款。跟驾校老板一商量,老板算了一笔账,虽然从未听说过学驾校还搞分期付款的。但耐不住,何兴旺的人多,驾校老板便咬着牙答应了下来。
这一来二去,何兴旺还在苦苦地考科三,但不少的留守妇女都拿到了小本本。拿到了小本本,问题自然也来了。学会了开车,谁都不愿意再骑电瓶车了。加上每天要到镇上接送还在,少不了要起早贪黑。这些娘们一商量,便找上了何兴旺,想用合作社的名义,买辆车,趁着不少周边的乡村农客才刚刚兴起,跑跑线路,送送孩子,顺便挣点小钱。
何兴旺苦着脸,只得又去找何大海。何大海倒是很耿直,当即从公司调了两辆跑物流的面包车,重新装上座椅,便让他们在村里跑起了小农客。在村里跑,自然是大家都喜欢,乡里乡亲的亲亲热热的,大家都乐得方便。但没想到,这些娘们心比天高,暗地里连带着把周边村社的业务也拉了过来。这一下子,点着了炸药包。
周边村社,又特别是距离稍微远一点的乡村,不少的乡村农客都是村干部谋生养家的第二职业。老娘们之前也不敢动他们的蛋糕,偶尔偷偷地送送孩子。早在跑线路的时候,其实何大海也已经防到了她们这招。暗地里帮他们把村上的农客线路给承包下来了,但抹不开孩子的家长,都想沾点便宜,便隔三差五地拉几个大人。
村干部们跑的农客线路,都是交了承包费用的。人少了,自然钱也就挣得少了。村干部惹不起这些杀气腾腾的娘们,他们便找上门来,堵住了何兴旺,向他讨要说话。“你捞你们村的,我们没有任何意见!但你们不能捞过界啊!什么人都拉啊?”何兴旺当了那么多年的老油子,自然是与他们打着花腔,与他们周旋。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有些脾气臭的少不了爆了粗口,何兴旺好不容易当回人,一下子被人戳到了脊梁骨,自然是不肯罢休。当即便挽着胳膊,动起了手来。
等到余香和何大海闻讯赶到镇派出所,村干部们便把何大棒槌也围了起来,讨要说法。“何书记,你们的人太过分了,不但不讲理还动手打人!这事,你们可得管管!你们要再不管,到时候我们也乱整!搞乱了乡村农客秩序,我看最后谁来背这个责任。”
村干部搞乡村农客,其实大多都是无奈之举。都想在家门口多挣点钱。以前这些村干部们大都是靠世代传承下来的威信和靠着办事公道的口碑来管理村民。但这些年,村里的有钱人多了,一些不懂事的,自然心高气傲,便没把他们放在眼。缺少能耐的,只能靠着种地做点小生意来养家糊口。老话说,形势比人强。农村人凡事爱面子,都好攀比。村干部家里的日子,过得比外出打工的还要窘迫。自然是心里不服气,你自个都过得苦哈哈的,凭什么带领别人来致富。稍微有点头脑的,变想着法地挣钱,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也确实想把家里的副业搞好。乡村农客,既方便了村民,又能见缝插针地挣点小钱,自己买辆面包车给村里办起事来也方便。久而久之,能开车的都搞起了乡村农客。来回三五块钱,虽然挣得不多,但乡里乡亲的也增加了感情,办起事来也事半功倍。一些在大会上做不通的工作,在车上三五句话就能办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