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中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章 【走马灯,地主之谊】,骁骑,虎贲中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骁骑最新章节!
————————————
“哦?如此甚好。”
董和愕然应声,虽然心存疑虑,却见李利俊朗和善,笑容和煦,说话时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决然不是奸邪讹诈之徒。于是他便放心了,一边走一边与李利低声交谈。
仅是一面之缘,董和便感觉自己和李利话语投机,甚是投缘。关键是李利十分健谈,尤其是他利对董和当下正在推行的政令给予极高的评价,这让董和很喜欢和他说话,至少要比与吴懿这个莽夫交谈要愉快得多。
谈得这么融洽,可是董和此刻连李利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李利对他却是十分了解,已经留意他好多天了。
现任成都令董和,字幼宰,为人正直而质朴,颇具治政才能,为官清廉,上任成都令之后身体力行,提倡勤俭朴素,抵制奢侈之风。为此,城中各大世家对其颇有怨言,却又甚为敬畏。自从他出任成都令以来,城中大户和缙绅之家的婚丧嫁娶便不敢大操大办,就连平日里出行都必须有所节制,以免被董和撞见,丢了颜面不说,还得硬着头皮听董和说教一番,端是狼狈之极。
正因如此,在董和出任成都令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有几十位官吏向刘璋进献谗言,暗中诋毁董和,想让刘璋撤换董和,将其发配到西南郡县,远离城都。刘璋接纳了众官员的建议。欲要撤掉董和成都令之职时,董和不急不躁地问了一句:“在下有何过失?”
刘璋当即无言以对,觉得无缘无故撤换董和确实难以令人信服。于是便命人搜集董和的过失,事无巨细一律详查。可是法曹小吏翻来覆去的查了几遍,却愣是查不出问题,反倒是搜集了一堆被人蓄意掩盖的政绩。所幸刘璋并非昏聩至极之人,看到佐吏们好不容易搜集到的董和的“罪证”之后,甚为动容,遂将其留任。
然而刘璋是个极度重视颜面的人。经过这么一闹。他心里虽然认可董和的治政才能,却仍旧不喜欢董和。始终感觉有损颜面,以致董和很少出现在他面前,每次例行议事也将董和排除在外。
现如今,州城被西凉军四面合围。董和这个素来不被世家大族和刘璋所喜的成都令也变得重要起来,刘璋准许他前来参加州牧议事。
说是参加军政议事,其实董和大部分时间都是听众,位卑言轻,又不被州府一众僚属所喜,势单力孤,即便是向刘璋谏言,亦不会得到重视,更不会被采纳。说了也是白说。而他之所以被刘璋召来议事,是因为刘璋打心眼里欣赏他的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因此,他虽然很少谏言,但是只要开口说话,所言必定十分中肯,为刘璋最终做决断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这一点,只怕董和还兀自不知。根本不知道他自身的价值所在;以至于他一直抱着“陪太子读书”的心思,奉命前来充当看客。多听少说,以免惹得刘璋不高兴。
相对而言,董和之所以能够进入李利的视线,引起李利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董和以身作则,改变了成都乃至整个益州崇尚奢华的风气。
众所周知,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董和以自身的行为节俭来为众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当地奢侈风气于是大为改变,大家都对其心存存畏惧而不敢冒犯。
去岁,成都城里的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厉,于是鼓动刘璋调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但是,除了查无实据之外,令刘璋和豪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成都县中的官吏和百姓扶老携幼挽留董和的有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留任两年。
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李利的先知先觉的记忆里,还知道董和一生勤俭朴素。历史上,左将军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他们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自从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前后长达二十多年,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
这在历史上蜀汉官吏中是绝无仅有的,为此董和逝世之后,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深切怀念着董和,曾直言不讳地当众赞道:“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则亮可少过矣。”诸葛亮一生谨言慎行,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很少有人能够指出他的不足,并最终得到他的认可和由衷夸赞,董和便是其中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