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引水制盐,史前十万年,老歌,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到岸上的张凡虎回头看了看椰树林,发现才走了数百米而已,于是倒回去几步,用脚轻轻踏住把石头鱼,拔出了“艾考瓦”,把石头鱼放在一块较高的礁石上,即使海浪涌起也不能把礁石顶部沾湿。张凡虎又在沙滩上捡了三块拳头大小的石子放在礁石顶部,再把石头鱼摊放在石子上面。石头鱼为了更好地贴近海底,更像礁石,它们的腹部本就长得很平整,这样石头鱼在三块石子上面,海风还能呼呼地从它腹下穿过,这样石头鱼的两面在太阳的炙烤与海风的风干下,很快就会变成鱼干,那时看上去才是十足的礁石。
张凡虎为什么想把石头鱼变成鱼干呢?他可没有忘记那些族人们,虽然看上去族人们身体都相当健康,但张凡虎知道,族人们很多都是营养不良,身体过度的透支,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类很多都是英年早逝。而石头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润肺的药用功效,这对几乎没有医疗条件的族人们来说可以说是很好的灵丹妙药了。而石斑鱼的微量元素让皮肤不好的人吸收了,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当然这条作用对于“以食为天”的族人们来说可有可无。
张凡虎由于生物研究与常年生活在野外的关系,他明白野生草药的重要性,那绝对是超过西药的,因为常年在外能保证自己有众多且没有过期的西药吗?所以他对中医药草学研究也很深,他当然还记得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说的石头鱼良好药效:能够治疗筋骨痛,有温中补虚的功效。清炖后的石头鱼,具有营养滋补、生津、润肺、强肾和养颜的药用功效。
张凡虎跳下那块高大的礁石,刚才他在椰树上其实也用望远镜仔细瞭望了,根本就没有那种理想的采盐地点,刚才他其实就是想在海边捕捉、捡拾些被海浪冲上岸的海洋动物。因为每个的农历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和下午的六点都是潮位涨到最高的时候,正中午和正午夜时降到最低。以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约五十分钟。
张凡虎刚来的那晚上是十五,那天晚上他在明月下欣赏了如出浴的美人般的猴面包树的开花,那天晚上就是每月最大的两次涨潮之一,而昨晚是下玄月,按涨潮时间变换规律来推算,初七与二十二都是在早上五点半涨潮,快到中午时退潮;下午六点再次涨潮,而午夜过后有点再次退潮。昨晚张凡虎被惊醒时的海浪应该就是午夜左右来的。
因为现在还是涨潮时间,不可能有多大收获,而且还有可能有些小危险,毕竟张凡虎也不敢肯定自己每次都能发现伪装得极好的石头鱼,更不能保证每只石头鱼都不能扎穿自己的登山鞋,更何况自己还有要事要做,所以就等着两三小时后的退潮的大丰收吧。
张凡虎在椰树林边选定了块草地,这时是涨潮时间,沙滩的面积是最少的时候,而此地更是没有沙滩,海水直接亲润着比较耐盐的杂草。这块草地其实最让张凡虎满意的一点就是它离海边数米外就有个浅滩,面积有十余平方米,虽然不大,但是做个中小型晒盐田还是可以的。张凡虎没有浪费时间,用望远镜向草地方向再仔细瞭望了一番确定没有危险后,就投身茫茫挖塘造盐田大业中了。
他首先把“艾考瓦”往土里一插,取掉望远镜、脱掉鞋袜,光着膀子、赤着脚就冲上阵。首先是把选定范围的浅滩内的杂草全部拔掉,这十几平方米的杂草对于农村出生的张凡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都算不上,十余分钟后就看见浅滩那贫瘠的土地了。海边的土地本就几位贫瘠,所以杂草都是生长得很杂乱弱小,现在露出的是黄褐色的土地,这种颜色与金黄的沙滩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海浪再大一点,是完全有可能把这个浅滩也变为沙滩的。
这种土质用来做盐田是很合适的,张凡虎现在就在进行最重要的一步了:挖坑!这时坚硬又宽平的“艾考瓦”矛有用武之地了,勉强是把微型铲子,但在张凡虎手中,即使是截短棍,他也能用它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只见他先把“艾考瓦”矛尖插入本就因为拔草而松动的土里,向上一锹,大块的土壤就松散开来。
只是半个多小时,张凡虎就把这个原先的浅滩扩深到近一尺深了,泥土被他堆在沿海的一边,并用脚用力地踩实,被当成了防波堤了,这样一个中性的海盐田的雏形就完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