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准备后手
魅影制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准备后手,当一个人只能穿越三次,魅影制造,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当一个人只能穿越三次最新章节!
<tableborder=0>
<tbody>
<tr>
<tdwidth="360f91pxdashed"><d-color:#e7f4fe"><:ion:none"<end>
</td>
<tdwidth="360f91pxdashed"><d-color:#e7f4fe"><:ion:none"<end>
</fieldset></td>
</tr></tbody></table>
苏联专家们按照提示,找出了中国政府的说明,说明上明确的说明,这架飞机的设计图是根据苏联安-22改进过来的,并且全比例模型已经通过了风洞试验。读看看请记住我)
中国政府同时表明根据安-22的外观照片,参照了苏联伊尔-76的数据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且为了表示对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尊重,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安-225。
对于参照安-22设计的其他机型,还有一款被中国命名为安-124的飞机,不过中国对这两款飞机本来是不打算进行制造的。
在和柳风签订了卫星协议后,得知柳风的思科、仙童、易趣每天往返美洲和亚洲的运输量都在200吨以上,而柳风也很想将相关技术收购并建立制造厂。因此就将安-225和安-124的设计图出售给了柳风,并在中国建立制造厂。
中国政府的通知说明就到这里了,下面是柳风对苏联的申请。
柳风希望在苏联出资建立安-225的从发动机到起落架的工厂,产品出口至中国的柳氏飞机制造公司,并在条件合适时,转为在苏联建立柳氏飞机制造厂,对这款飞机进行生产以便销往华约国家。
如果苏联政府不同意,柳风表示无所谓,图纸就当是送苏联好了。
看完说明后,苏联最高委员会和军方进行了商讨后,确认了几件事,首先这个大飞机在战时应用上的范围不会太多,但是在运输大量重要物资时有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中国政府的飞机制造技术已经突破了苏联的思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发动机的设计上已经明显和苏联不差上下了,在某些新技术方面已经超过苏联了。
通过和在机场的飞行机组联系,机组表示飞机可以随便参观,已经安排专家去考察了。
并且根据在来的路上,中国飞机表现出的发动机水平,已经是可以制造安-225级别的飞机发动机了,同时没有图纸的安-124应该是比这个飞机小一个级别的型号,应该是100吨以上载荷的重型运输机。
在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员已经确认,局里面虽然有着手开始下一代安-22系列飞机设计,主要是解决安-22停止生产的问题,但是现在根本只是个前期准备呢。
并且就算是设计也绝对不会设计这么大,成本太高,使用范围太窄。虽然一次性的载荷重量实在是惊人。百度搜索读看看)
由此分析安-124绝对比安-225更适合军队使用。
因为根据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载荷专家分析,根据飞行起飞重量看载荷300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不过是载荷越大飞行风险越大。
因此250吨的载荷是很合适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确实掌握了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核心技术,并且发扬光大了。
专家组很快就回来了,把拍摄的照片和图纸上的发动机对比,发现中国飞机上的发动机,明显有很多的地方技术已经完全不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技术了。
整架飞机在航电方面的设计,已经达到了苏联的最高水平,在场的苏霍伊设计局专家也确认了。
但是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参考了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思路。
对于柳风的请求,苏联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产能方面的限制,这个是个硬瓶颈,产能的提高是需要大量技术工人的,刚刚经过社会动荡的中国在这个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
对于中国政府在政治方面所表露的意思,这个不外乎是一个台阶,中国对美国采购了一大批电子元件,而对苏联则是全套图纸。
虽然没有将重要的安-124图纸送来,但是所释放的诚意却要远远的比对美国要多的多。
但是从中也不难体会出,中国绝对不会跟着苏联走的意思,而且,这个善意的释放是通过柳风这个私人带出来的,回转余地很大。
最后在最高委员会的会议上做出决定,接受柳氏飞机制造厂在苏联境内投资,与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共同设立安-225的发动机厂,根据生产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投资方向。
对于柳风之制造的安-225飞机苏联政府承诺,只要试飞成功就会颁发华约国家区域的适航证。
对于柳风手里的安-124,苏联政府是十分的感兴趣,向柳风提出购买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