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节 有公国名赵,黄巾张狂,艾叶客,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黄巾张狂最新章节!
大汉的制度里,制定了总共二十等爵位,最高一级的爵位为“列侯”,并无“公”这个头衔。 然而只需上溯到战国春秋年间,就有现成的例子可用了。那时候,“公”为诸侯之首,仅次于周天子的“王”爵。
张狂此时抛出一个“公”爵来,很快就得到了部下们的认可。总而言之,张狂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制度,至于具体叫什么爵位,都是可以商量的。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狂对爵位的名字不挑剔,哪怕自己现编一个,也未尝不可。
“公”这个爵位不高不低,既上承三代,比之寻常诸侯明显高出一头,又不违背“白马之盟”,可谓是两全其美。
于是,在一番引经据典之后,董昭再次上书张狂,献上了他为“公”这个爵位特地制定的封国制度。张狂在浏览了一番以后,略作修改,便同意了董昭的建议。不过,在正式称“公”之前,还有一个争议不小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
国号为何?
按照董昭的意见,张狂是巨鹿人,巨鹿为故赵国地,因此张狂的国号,可以称为“赵”公。不过,张狂有不少的部下都是当年的太平道道众,这些道众在商议后提出,张狂应该继承当年“大贤良师”的遗愿,将太平道的理念推向天下。因此,张狂这个太平道的现任首脑,理当被称为“太平”公。
此外,也有参与过黄巾起义的将士,提出不如称“黄天”公。甚至有人翻出张狂军最早的称呼,建议张狂称“天平”公。总而言之,这些事情可谓是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
好在这些家伙打嘴仗归打嘴仗。对地方的治理影响不大,让张狂容忍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议论。
按照后世人的观点,国号什么的,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国号的叫法。却是大大值得争论的关键东西。在双方反复的辩论下,张狂渐渐也意识到了“太平”和“赵”两个国号的关键性差异所在。
关于国号的争论。还真不是无所谓的。在某种程度上,国号的叫法,将直接影响到张狂即将建立的国度里,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和施政倾向。
“赵”这个国号。是按照中原传统的地域命名法,意味着新的国家将要遵循三代以来的传统和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未来的国策,以延续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政治传统。而国号“太平”,却意味着将会在未来的国策中,大量采用来自太平道的各种宗教意味浓厚的政治构架。
说的直白些,若是采用“太平”这个国号。就预示着张狂的新政权,会倾向于政教合一的政治形式。
弄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让本来对此不以为意的张狂,不由得大吃一惊。小小国号。其中的政治意味居然如此重要,可不能随便乱选。
在经过简单的考虑之后,张狂很快否决了“太平”公的提议。
政教合一,并不是华夏的政治传统。这种肯定会受到无数士人抵制的政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肯定会出现严重的保守倾向。根据张狂在后世的认知,但凡政教合一的国家,还真没有哪一个实现了现代化。而且教权越强大的国家,种种根据实际而必须的改革活动,往往受到的抵制就越大。
也许政教合一的政体,会比较有利于他张狂的子孙维持自己的统治。但是,张狂并不觉得选择这种政体,能够让华夏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走的更加顺畅。再说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里,王朝一样会更迭,而且被推翻的家族下场会更加凄惨。
“太平”公,绝不可行!
否决了“太平”公的提议,张狂自然只好选择了“赵公”的头衔。
张狂的这种做法,虽然引起了相当的反对,但所幸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这是因为他手下的太平道道众为数不少,不过身居高位的并不算多。
而且,一直以来,张狂用人的时候,考虑的是“唯才是举”,一般并不看重人才信不信奉太平道。所以,在张狂的治下,太平道的发展虽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却也没有太过于明显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