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章 准备,暖婿,杏花微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暖婿 !
第二天清晨一醒来,发现刘氏躺在自己床上,姚士卿大为震怒,待到任期一满,就带了姚怀瑾转任他地,将刘氏母子三人,都打发回家乡去了。
直到前年到了西川任上,刘氏家书不断,多次说起两个孩子的教导问题。为了两个孩子,姚士卿才勉强将他们母子三人接了过来。但姚士卿虽然和刘氏同住清苑,却一直都是分房而睡。
西川府盛传的,姚士卿体贴继室刘氏,不肯纳妾的美谈,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谣传罢了。这其中有多少苦,只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吧。
当然,这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要说西川府现在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王梅香住进了知府大人家,且一住就是半个多月都未搬走。众人议论纷纷,猜测王大富可能要恢复西川府粮商大亨的身份了——将女儿嫁入知府家,官商一体,想东山再起,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不知道是谁先提出这样的看法,很快就像是一阵风,被传扬到大街小巷。
李小婵得闻时,撇撇嘴,说:“这个王大小姐,心机真是深沉。”
流言散布开来,最大的赢家,不是王家和她王大小姐,还能有谁?面对舆论的压力,姚士卿即使不接纳王梅香为儿媳,也得给出别的补偿,还有恰当的解释来。
女儿家的闺誉,有时可是比生命还要重要!
“那知府大人怎么说?”李小婵问李名远。
这些天,李名远事业得意,免不了天天去向姚士卿汇报,让姚士卿随时掌握整个西川府的农事现状和动向是一,也是想要得到嘉奖的意思。去城里跑得多了,难免就听到了这些街谈巷议,因为王梅香与自家渊源甚深,李名远这才多了个心眼,打听了一番。
“能怎么说?”李名远有些垂头丧气地叹道。“王梅香在知府后宅遇险是实情,很多人都亲眼看到的,知府大人就是想要否认,也没有办法推卸责任。只能是任由民间疯传了。不过。依我看来,知府大人对王家十分不喜,虽然眼下不得已留王梅香住在府里养伤,但是绝对不会像谣传的那样,要负责到让王梅香做他的儿媳的。”
难得李名远聪明一次,剖析不错。
李小婵点点头,说:“这倒是不错。但是,王梅香的闺誉到底是因此而受损,知府大人不做安排补偿,也说不过去。”
说完。不待李名远应声,李小婵又笑了,摇摇头说:“这些都是知府大人该烦恼的事,跟咱们又有何干系。正好我趁着育种房的工作还没开始,多跑几个村子。看看各处庄稼的长势和种植习惯,为将来的杂交育种做好准备。”
李名远点点头,一脸鼓励地说:“正是!做好了准备,将来才能马到成功!”
这些天,有了李小婵的陪同和针对性的建议,李名远工作是前所未有的顺利,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事业心正旺的李名远,当然不想失去李小婵这个助力。
说是监管整个西川府的农事工作,其实目前而言,李名远也只是查看西川府城周围的村子而已。至于更远处的,要待到政策在府城周围的村子里收到了成效,才能继续考察推行。
所以。不过一个月余,李小婵就跟着李名远,把府城周围村子都给跑了个遍,将各处庄稼的种植情况都细细考察之后,编纂了一个小册子。手册内容涉及到麦茬后所有作物的品种。包括植株大小、叶片青黄、扬花摆穗、果实长势等;还有各处不同的种植方法,包括植株间距、土地翻犁、上肥多少及时间、浇水方法和次数,等等,不一而足。
因为麦茬作物生长周期也就三个多月,现在已经两个月余,剩下的个把月的时间,只要不出现特大天气变化,庄稼长势也算是稳定。所以,李小婵打算剩下的一个月,抽空挑几个村子继续观察,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区分各个村子麦茬作物品种、种植等方面的不同。
等到秋收将至之时,再趁着李名远秋季验收成果之际,把所有村子的庄稼再看一遍,估摸一下产量,评出优劣来,为将来的杂交育种提前做初轮的遴选。
等到秋收结束,再根据衙门里统计的各处粮食收成的情况,做最后的比较。顺便,还可以看看有没有村子隐瞒产量,中饱私囊的。
当然,这一切都要获得姚士卿的全力支持,才能顺利展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