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71章 钢铁碰撞7(新一周,求红,抗战之红色军神,心上雪,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国防军部队,每个士兵背后都有一把工兵铲,小量的工程量,普通部队就能完成;此外,每支作战部队的辎重队里,都有大量的麻布口袋,遇到那种2米以下的河流,拿来麻布口袋几铲子装上泥土,就可将河流给填上。而这些麻布口袋,更多的是遇敌时临时筑工事所用。一个班的士兵,使用工兵铲和麻布口袋,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筑好一个供全班使用的工事,这个工事还包括防炮洞在内。
所以,工兵部队的作用确实难以体现。
但是,工兵部队又不能不要!对此,武爱华的办法是缩小其人员规模,提高其装备水平,强化其人员素质。
工兵部队与辎重部队一样,是最先实现机械化运输的两支部队。工兵部队的汽车,均是载重汽车,车上随时准备着钢材、水泥等建筑物资,同时还有汽车内胎、充气机、小型挖掘机、切割机、发电机等设备,这样,让工兵部队有了后世舟桥部队的影子。
工兵部队的人员素质,甚至可以说是所有部队中最高的。基本上,连长一级的人都是正规大学学工程建筑专业的人,而普通士兵,也多是民间的能工巧匠。
武爱华看得很远,虽然作战时的工兵部队用处似乎并不大,历史上的抗战,我军的工兵部队同样不成系统不成规模,但同样打胜仗;但是,国防军养这一支工兵部队,不是着眼于战时,而是作眼于战后。
中国太落后了,其中最落后的莫过于交通与教育。后者是所谓的“百年树人”,可以慢一点来,但交通问题却慢不得。慢一步,就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慢一步甚至慢两步。
后世的国家,虽然“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公路网的真正形成还是在21世纪,“村村通”才在真正意义上将全国用公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而在这个时代,中国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
不管怎样,063师工兵营没有辜负师长张同庆的重望,他们还真的加固了一座桥梁,拓宽了一处数百米的道路,从而保证了063师的顺利通过。
那座桥梁,前次过装甲战车时,因为压力过大,有些变形,根据测试,必须进行加固,否则不知道过哪辆车时,桥就有可能垮掉。
而那截道路,道理同然。在不赶时间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过,只是要慢一点点而已;但是,工兵营的专家们经过测试之后,发现仅仅是这段数百米的路,如果不对其几处关键地方进行加宽的话,全师上千辆车辆,就有可能在这里额外耽搁半个小时。
而事实上,工兵营在加宽这段道路时,所用时间也才半个小时。
战役结束之后,武爱华看到了有关063师工兵营的报告,当看到这一段时,武爱华说出了一句惊世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因为工兵营的作用,063师前锋部队终于在下午4点50分与061师警戒部队胜利会师,而仅仅10分钟后,063师榴弹炮团、战车团以及直属火箭炮营、高射炮营也到达指定位置,标志着此次行军的胜利结束,也同时意味着国防军的战役部署最终完成。
第六集团军两大主力师会合在一起,按野司的命令,组建的“洪姚作战指挥部”正式开始运作。061师师长黄廷桢担任指挥长,063师师长张同庆担任副指挥长,其余两师师部人员成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而前方作战,则由各陆战团具体负责。
姚庄,是日军第3师团第5旅团第9联队驻守之地,整个上午,都是由国防军061师1团负责进攻,虽然黄廷侦将集团军直属重炮旅也安排在姚庄作战,但是,由于日军的工事依托地形,修得十分坚固且十分隐蔽,150mm的加农炮将姚庄附近的村庄建筑摧毁了三遍,但日军依然十分顽强,只要炮火一停,就会从地下冒出来。
黄桢侦本想将集团军直属装甲旅调回姚庄,但是,直属装甲旅要负责杨庙的进攻。杨庙,是日军第3师团师团部所在地,杨庙不但有日军第10联队,还有配属于第3师团的第3野炮兵联队和第3战车联队;另外,则是061师3团对洪溪之敌的牵制进攻了,而日军在洪溪则驻有整个第6旅团,061师3团总体上以防守为主。
但是,这并不是表示黄廷桢就拿日军没有办法,毕竟战役开始只打了几个小时,国防军总体上还处于试探性进攻。战争中,没有谁一上来就使用绝招的。
在集团军军长李扬敬派出战役预备队之前,黄廷桢同样在想,要打败第3师团不难,但要全歼非常难,对于062师的“卡位”,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战术上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千万别以为日军就回不了上海。与中国的大多数军队相比,此时的日军绝对是一只凶狠的野兽,再加上交战区域属于太湖流域,如果让其逃逸后乱窜,国防军想要短时间内将其歼灭,真还没有多少办法。
问题是,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谁又可以承担?
这也是第六集团军军长李扬敬整个一天“愁眉苦脸”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